Regorafenib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和VM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0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癌侵袭转移和耐药是不良预后及进展的主要原因,肝癌是典型的富血管恶性肿瘤且存在血管生成拟态。Regorafenib于2017年被FDA批准用于不可切除肝癌的二线治疗药物,但是Regorafenib在肝癌转移中的治疗功效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论文第一部分旨在考察Regorafenib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及VM形成的影响并探明相关分子机制。长期用药,Regorafenib面临耐药风险,前期我们已筛选肝癌Regorafenib耐药细胞,但其耐药机制尚需深入研究。本论文第二部分旨在表征肝癌Regorafenib耐药细胞的侵袭转移和VM形成等特征,筛选潜在逆转耐药靶点并探讨相关机制。上述研究将为临床上肝癌复发转移治疗及Regorafenib的合理用药提供有效策略。方法:1、第一部分:(1)分别采用CCK8、Transwell小室、管状形成和Western blot实验考察Regorafenib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VM形成、EMT及VM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2)采用RNA-seq、Western blot及q RT-PCR筛选并验证Regorafenib治疗肝癌的潜在靶标,采用CETSA和基因敲减、回补实验证明ID1是Regorafenib的靶标。(3)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CD34-PAS双染等方法分析肝癌样本中ID1与EMT、VM蛋白表达相关性。(4)采用基因sh RNA和过表达等实验探讨ID1调节Snail介导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VM形成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采用裸鼠尾静脉肺转移模型进行体内验证。(5)采用肝癌PDX模型,体内考察Regorafenib对肿瘤中EMT及VM的影响。2、第二部分:(1)采用低浓度梯度间歇诱导筛选MHCC-97H/Rego耐药细胞,分别采用CCK8、Transwell小室、管状形成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耐药细胞的耐药性、增殖、迁移侵袭、VM形成、EMT及VM相关蛋白表达等特征。(2)采用RNA-seq、Western blot及q RT-PCR筛选并验证CD90是肝癌Regorafenib耐药细胞的重要靶标。(3)采用裸鼠皮下成瘤和CD34-PAS双染考察耐药细胞的肿瘤生长及VM结构,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考察肿瘤组织中CD90及EMT、VM相关蛋白表达。(4)采用基因sh RNA实验考察CD90敲减对耐药细胞特征的影响,并进一步在裸鼠肺转移模型中验证。(5)采用GEPIA数据库分析临床肝癌样本中CD90与Pin1表达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细胞中CD90敲减对Pin1表达的影响。(6)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肝癌标本中Pin1与Gli1表达相关性,进一步采用基因sh RNA、过表达及点突变,Co-IP、GST-pull down、CHX等实验探讨Pin1/Gli1信号轴对耐药细胞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7)采用CCK8、Transwell小室、管状形成和Western blot实验考察Dasatinib对耐药细胞增殖、迁移侵袭、VM形成、EMT及VM相关蛋白表达的逆转情况。结果:1、第一部分:(1)肝癌细胞经Regorafenib预处理48 h,细胞迁移侵袭及VM形成能力减弱,而细胞增殖能力不受影响;Regorafenib抑制EMT相关蛋白Snail、Vimentin及VM相关蛋白VE-cadherin表达。(2)基于RNA-seq筛选并验证Regorafenib显著下调ID1表达;CETSA实验结果表明Regorafenib与ID1结合后热稳定性增强,ID1敲减降低了Regorafenib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ID1回补可以恢复Regorafenib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表明ID1是Regorafenib的直接靶标。(3)在临床肝癌标本中ID1与Vimentin及VE-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ID1高表达的肝癌组织中CD34-PAS+的VM阳性结构多于ID1低表达组织。(4)ID1与Snail表达呈正相关;ID1敲减后,肝癌细胞迁移侵袭、VM形成及体内转移能力减弱,Snail过表达可增强sh ID1细胞的迁移侵袭及VM形成能力,并恢复其EMT及VM相关蛋白表达;ID1过表达增强肝癌细胞EMT、VM相关生物学行为及蛋白表达,Snail敲减可抑制其功能。(5)在肝癌PDX模型中,经15 mg/kg Regorafenib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小、VM结构减少;Regorafenib显著抑制肿瘤组织中ID1、Vimentin、Snail、VE-cadherin表达并促进E-cadherin表达。2、第二部分:(1)成功筛选MHCC-97H/Rego耐药细胞,耐药细胞具有增殖、迁移侵袭及VM形成能力增强,EMT及VM相关蛋白表达增加等特征。(2)基于RNA-seq筛选并验证肝癌Regorafenib耐药细胞中CD90异常高表达,提示CD90是逆转肝癌Regorafenib耐药的重要靶标。(3)肝癌Regorafenib耐药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增强,组织中CD34-PAS+结构增多,CD90、Snail、Vimentin及VE-cadherin表达增加。(4)CD90敲减使肝癌Regorafenib耐药细胞迁移侵袭及VM形成能力减弱,体内肺转移能力降低,并下调Snail、Vimentin及VE-cadherin表达。(5)GEPIA数据库分析表明CD90与Pin1表达呈正相关,CD90敲减可降低Pin1表达。(6)Pin1敲减使耐药细胞迁移侵袭、VM形成能力减弱,并下调EMT及VM相关蛋白;Pin1过表达增强肝癌细胞EMT及VM相关生物学行为并上调其相关蛋白表达;肝癌标本中Pin1与Gli1呈正相关,Pin1与Gli1相互作用并调控Gli1蛋白稳定性介导耐药细胞迁移侵袭、VM形成及相关蛋白表达。(7)Dasatinib使肝癌Regorafenib耐药细胞迁移侵袭、VM形成能力减弱,下调CD90/Pin1/Gli1信号轴及下游EMT、VM相关蛋白,提示其可用于逆转肝癌Regorafenib耐药。结论:Regorafenib通过靶向ID1介导的EMT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及VM形成,为Regorafenib用于肝癌转移治疗提供理论支撑。CD90调节Pin1表达进而调控肝癌Regorafenib耐药细胞的侵袭转移及VM形成,Dasatinib可通过抑制CD90/Pin1/Gli1轴逆转肝癌Regorafenib耐药,揭示了Regorafenib耐药的新型分子机制。本研究为肝癌复发转移提供治疗策略,对临床上Regorafenib的合理用药及其耐药逆转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1.构建大鼠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并观察SCI后Pannexin-1(Panx-1)的表达变化;2.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并构建大鼠脊髓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3.构建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载体LV5-Panx-1和干扰载体sh-Panx-1并体外转染大鼠脊髓神经细胞;4.研究调控Panx-1的表达对大鼠脊髓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5.体外研究Panx-1加重大鼠SCI的机制
实验第一部分RNF5在HCC中高表达与病人恶性预后密切相关目的:探讨RNF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肝癌病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RNF5在m RNA水平(70对)和蛋白水平(67对)的表达,分析RNF5在癌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在m RNA水平癌组织RNF5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1);蛋白
目的:通过检测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病理组织标本和MCL细胞株中miR-100和mTOR的表达,研究miR-100和mTOR在套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并探讨miR-100通过靶向调控mTOR的表达而抑制套细胞淋巴瘤生长的机制,为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1、收集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2月病理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及增生性淋巴结炎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各18例。采用RT-P
目的:放射治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但仍有约30%患者放疗无效。放疗可增加肿瘤免疫原性,但放疗后肿瘤区域大量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的浸润及组织中PD-L1表达上调可能限制了其疗效。放疗联合抗肿瘤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是否可获得协同效应及机制如何,目前尚不明晰。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如下:(1)评价巨
目的:1.通过公共数据库、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三方面分析EZH2在胃癌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化疗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关系。2.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EZH2基因对胃癌生长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3探索EZH2介导胃癌生长和耐药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利用公共数据库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胃癌组织中EZH2基因的表达;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中EZH2 m RNA和蛋白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Neuro-2a细胞与原代神经元的PQ致神经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线粒体分裂在PQ致神经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从体外与体内层面,通过基因敲低及过表达技术阐明NR030777在PQ致神经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与机制,以期其能成为PD新的防治靶点。最后,检测活性氧介导的lnc RNA与circ RNA m6A表达谱的变化,探索PQ致神经元损伤可能作用机制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罹患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患者的言语、进食及面部美观等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同时导致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NOTCH信号通路自发现至今,已经有许多的研究报道指出它的异常表达和突变会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本研究根据TCGA数据库数据发现NOTCH1在头颈部鳞癌中突变率高达18%。N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慢性间歇低氧(CIH)为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心血管系统损害是OSA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其重要病因。明确CIH相关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对OSA相关心血管系统损害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重要的转录因子,可以通过调节血管氧化应激及炎症而调节血管功能;较少研究关注PPARγ在CIH诱
第一部分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膝关节软骨、软骨下骨以及髌骨下脂肪垫的影响目的:动态观察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髌骨下脂肪垫三个关节组分的影响,从时(不同时间点)和空(不同组分)二个视角了解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膝关节健康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均分为安静对照组(Sedentary group,SED)、低强度跑步组(Low-intensity running group,LIR)、中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其可引起全身多个系统、多个器官损害。有一些研究报道肝脏也是其系统性损害的靶器官之一。然而OSAHS往往合并肥胖,而肥胖也是肝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有些研究结果提示在校正肥胖等混杂因素后,两者之间并没有相关性。总的来说,大部分与此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