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减少贫困、保护环境、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密切相关。我国一直重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98年后为了防止通货紧缩的蔓延,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政策大大改善了我国公共基础设施的现状。但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着投资不足,结构失衡,供给效率和质量偏低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中存着融资渠道不畅,投资主体单一,政府主导投资的现象。要改变现状,解决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的问题就必须引入新的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民间资金作为一种产权明晰的投资主体和资金渠道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存量,将民间资金引入我国公共基础设施领域不仅可以解决建设资金短缺,投资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建立竞争机制,投资约束机制,从而提高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效率,改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质量。当前我国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主要方式是BOT和资本市场融资。由于BOT和资本市场融资方式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当前我国民间资金的存量特点,导制这两种方式无法全面有效的动员我国民间资金。结合我国实际,寻求适合我国民间资金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正是本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公共基础设施的概念和经济属性;介绍了投资基金制度的内涵、制度本质和制度构成,分析了将投资基金制度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可行性和优势;指出了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阐述了民间资金对于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作用;指出了当前我国民间资金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主要模式和途径的局限性;阐述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经济功能;论述我国发展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可行性;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进行了设计,形成了完整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框架;分析了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最后论述了政府在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体系中的作用。
1、投资基金制度是一种“集合投资,专家运营”的金融制度,能够实现聚集和分配资源,促进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管理和分散风险、解决激励问题的金融功能。由于其在实现金融功能时所呈现的特点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融资特点和需求相适应,因此将投资基金制度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是可行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投融资方式在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中具有其自身的优势。
2、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着投资不足,结构失衡,供给效率和质量偏低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中存着融资渠道不畅,投资主体单一,政府主导投资的现象。要改变现状,解决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的问题就需要引入民间资金。当前我国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主要方式是BOT和资本市场融资。由于BOT和资本市场融资方式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当前我国民间资金的存量特点,导制这两种方式无法全面有效的动员我国民间资金。为此,我国必须寻求新的模式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
3、我国发展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不仅可以有效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解决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存在的资金短缺、供给不足、投资和运营效率较低等问题,而且对于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维护金融系统安全、促进公平分配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4、在吸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组织形态应为公司型投资基金:资金来源为居民储蓄、保险资金、养老基金、企业资金、外资,并采用公募的形式进行资金募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资金运作包括资金投资、风险控制、资金退出三个环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可投资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企业、其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三个方面: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通过基金自身上市来为基金的初始投资者实现流动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需要建立高效协调多层次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