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文献回顾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s)、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s,OSCEs)和人文素养等相关概念和理论,总结SPs在OSCEs中评价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现状;(2)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SPs评价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质量以及影响评价质量的相关因素;(3)通过访谈等质性研究,分析SPs评价医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4)结合文献和实践结果,进行SPs评价医学人文素养的SWOT分析,对改进SPs评价质量提出策略和建议。对象与方法:参与2018年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以下简称分阶段考试)的标准化病人共计24人,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计297人,其中长学制173人,五年制124人。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资源,总结SPs在OSCEs中评价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现状。(2)实证研究法:开展SPs参与2018年天津医科大学分阶段考试的实证研究,收集SPs在OSCEs第一站和第二站中评价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同时以医学考官人文素养评分数据资料和学生理论考试的人文知识成绩作为对照数据。(3)焦点小组访谈法:组建焦点小组,围绕SPs评价时的角色定位、不良的评价心理效应、胜任评价工作的重要因素、OSCEs工作强度对SPs评价的影响以及其他建议等,开展半结构式访谈。(4)统计分析法:计量资料用?±s、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描述,计数资料用n(%)描述;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方法分析SPs评分与医学考官和人文知识理论成绩的相关性;使用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方法检验各分项评分差异以及不同学制、班级、考试病例和考试场次的SPs评分差异;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SP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从SPs评分总分看,第一、二站达到合格以上水平(即12分以上)的人次数分别占99.33%和96.97%。两站评分的区分度较好,分别为0.31和0.43。从分项评分来看,较之其他分项,SPs对“人文关怀”一项评分更低。SPs评分可信度高,与医学考官评分具有强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63,但是与人文理论知识成绩之间具有弱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84。SPs评分显示出很好的一致性,不同考试场次之间的SPs评分不存在差异(p>0.05)。分析性别、年龄、学历、医学教育背景以及连续工作时间等多因素对SPs评价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上述单一因素对SPs评分没有影响,但性别和年龄的联合因素对SPs评分有影响,即女性老年人的评价具有高分倾向。半结构访谈研究结果显示,SPs能够适应OSCEs考试连续3~4小时的工作强度,考前培训和评分标准的统一是影响SPs评价质量的客观条件,SPs评估者认知障碍和“晕轮效应”等心理因素是影响SPs评价质量的主观因素。结论:SPs方法评价医学人文素养的优势有:(1)患者角度的考评更为直观;(2)SPs在OSCEs中对医学人文素养的评价可信度强(r=0.763)、区分度好(D=0.31/0.43)和一致性高(p>0.05);(3)SPs提供的有效反馈使学生受益。但SPs方法评价人文素养的局限性在于:(1)SPs评价人文素养的范围有限制;(2)SPs对自身评估者角色的认知不够明确;(3)SPs评价的标准性受心理效应的干扰;(4)SPs评价的宽严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借鉴国外SPs评价质量监控经验的基础上,(1)完善SPs项目的质量监控,验证不同的SP是否能够对相同学生表现作出相同的评价分数构建SPs胜任力模型;(2)分析异常评分型SPs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强化培训和任务调整;(3)进一步细化和解读评价量表,必要时调整组建适当的评价量表。最后,未来进一步建立SPs评价胜任力模型是监控SPs质量、提高SPs水平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