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与供水模糊集与风险分析理论研究与应用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wstt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防洪与供水必然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水资源战略调整的重点。本文首先概括总结了国内外城市防洪与供水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城市防洪与供水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鉴于城市防洪与供水领域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本文针对城市防洪与供水普遍存在的模糊和风险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概括如下: (1)针对多目标决策问题,各目标权重合理与否,直接决定评价结果的合理与否。本文以陈守煜建立的模糊优选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确定指标相关系数矩阵来反映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解决了指标权重的相关性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指标相关性分析的多目标决策模糊优选模型,并为第三章城市防洪标准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也给出了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的推倒过程和求解方法。 (2)城市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一项重要依据,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标准有重大现实意义。城市防洪标准的优选指标涉及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指标,各个指标之间又具有不可共度性和相关性,因此,本文提出应用基于指标相关性分析的模糊优选模型确定城市防洪标准,并与其它方法进行比较与验证,实例分析表明基于指标相关性分析的模糊优选模型在确定城市防洪标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3)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化地区传统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和由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导致城市下垫面的水文特性情况变化比较频繁的特点,本文探讨了利用满宁公式和水量平衡方程建立城市雨洪预报模型的基本方程组,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解决城市雨洪预报模型参数的确定问题,以提高模型的预报水平。算例分析表明该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4)针对城市供水领域中供水水源地来水量预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将模糊数学知识表达性好的特点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学习能力强的特点结合起来,探讨了模糊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报方法,并建立了模型学习的遗传算法和权重调整即混合算法。预报算例对模型及算法的检验结果说明,模型及其训练算法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神经网络模型训练中普遍存在的“局部极小点”问题。 (5)随着社会、经济、人口的发展,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在合理考虑城防水库汛期限制水位动态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高蓄水概率和供水能力就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汛期限制水位动态控制研究出发,在王本德教授建立的水库预蓄效益与风险控制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对效益指标和风险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决策后果优选与决策目标权重确定中保持决策者风险偏好一致的方法,并结合碧流河水库的实测资料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说明模型是可行的。 最后对全文作了总结,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农村储蓄利息税是当前农民唯一的税务负担,为了解该税对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我们对西乡县十多个乡镇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表明:免征农村储蓄利息税是加大金融支持“三农”的有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为了正确的评价微光学透镜的质量,在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ram-Schmidt正交化方法,搭建了哈特曼传感器测量微透镜实验装置,进行了微透镜的实际测量,
“没有滕县的死守,就没有台儿庄的大捷。”这是我国抗日名将李宗仁对滕县保卫战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滕县人民与国民党第二十二集团军(以下简称川军)联合抗战的赞辞。1937年7月,
观测自由度不完整、数据误差以及模型误差是制约结构损伤识别发展与应用的主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利用不完整且存在数据误差的静力观测位移、模态观测振型以及结构固有频率
传统的粘塑性统一本构模型主要用于金属类材料的本构分析,要想将粘塑性统一本构模型应用于同金属材料变形特性不同的材料,就需要在分析其构建理论的基础上,改变其构建方法。粘塑
【摘 要】数学教师在开展概念教学时,不应当直接给学生灌输概念知识,而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思考、实践来生成概念知识.本文说明了这套能够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生成数学概念知识的教学实践方法,只要教师应用这样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就能让学生学好概念知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23-01  一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尼麦角林对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尼麦角林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常规治疗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尼麦角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