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渤海区域以其雄厚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区域位置和独特的支撑作用,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成为我国经济最有潜力的新增长极之一。然而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产业布局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的优化配置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区域内金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个主体的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构建环渤海区域金融发展支撑体系,建立与区域经济增长引擎相适应的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实现区域经济金融融合发展,成为环渤海经济带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这也就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及归宿点所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区域金融合作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整理相关区域金融合作理论,对区域金融合作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展开分析,提出了本文的理论研究命题。其次,本文对环渤海区域各省市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由此引致的区域金融合作现状开展探究,研究发现:环渤海区域内部各省市间发展差异比较突出,区域整体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受经济金融不均衡发展影响,区域金融合作度不足。再次,本文利用环渤海区域四省两市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进行拟合检验,实证分析区域金融合作影响因素和路径系数。实证结果显示,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是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但影响方式不同,经济发展对金融合作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金融发展对金融合作只有间接影响;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主要路径是通过直接作用于金融发展,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间接影响。最后,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环渤海区域各省市金融合作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环渤海区域金融发展支撑体系,建立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