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行为文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师范学院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高等体育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国家在体育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及任务中就明确指出:“高等体育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等体育专门人才,对发展体育事业,建设体育强国都有重大促进作用。”[1]为此,如何提高和促进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水平,这已经成为了各类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一重要环节与内容,也引起了有关体育职能部门和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综合运用体育社会学、文化学、人类行为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对广西师范学院大学生参与体育教育、课余体育活动、体育社团活动过程中,他们体育行为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相互间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论述分析。本研究皆在于为本地区师范院校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文化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事实和理论依据;促进在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文化的研究领域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揭示师范院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教育、课余体育、体育社团的行为现状特征,并找出其影响因素。有促于进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树立正确体育价值观念,精神品质、行为规范等方面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一、大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且他们进行体育锻炼时通常为直接参而非间接参与;二、大学生在不同体育行为环境条件下参与体育的动机、态度各有差异,但相互之间表现出紧密相关性;三、学校体育物质基础、学生性别、年级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有显著性影响;四、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随着行为客体的改变而有所差异,且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统筹兼顾高校大学生体育教育、课余体育、体育社团的体育管理与教学机制建设,使高校大学生能在参与体育教育、课余体育活动、社团体育活动方面得到平衡发展。二,构建一个科学的、规范的大学生体育行为评价指标体系,使大学生体育行为的指标化、可量化,从而更好的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体育观念和行为规范提供指导依据。三,结合各高校自身的体育文化环境,大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编制适应本学校或本地区的《高校大学生教育大纲》,突出大学生个性的发展,突出高校各自特色体育文化的发展,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环境,以适应大学生体育文化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期刊
在乡村教育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教师要更好的适应新时代教师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乡村初任教师是未来乡村师资的骨干力量,其专业成长水平直接
教育部最新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部关于国家学前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其中,数学认知领域部分阐明了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与具体内涵,突出了幼儿数学情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