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女性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远期疗效评价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女性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远期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女性SUI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针刺组),选穴:双侧中髎、会阳,治疗方式:电针深刺;对照组(假针刺组)选用中髎旁1寸、会阳旁一寸,治疗方式为假针刺。治疗疗程为:每次30min,隔日1次,每周三次,连续18次。记录两组治疗前72h尿失禁程度、尿失禁症状评分以及治疗后第15~18/27~30周72h尿失禁次数、尿失禁程度及尿失禁症状评分。将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寻电针治疗女性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远期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尿失禁次数的比较:两组间比较发现,随访期第15~18周的治疗组患者漏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7~30周的治疗组患者漏尿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漏尿程度的比较:在同一观察点,治疗组患者漏尿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每一个观察点漏尿程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每一观察点漏尿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尿失禁症状评分:组间比较:治疗后第18周、第30周,治疗组患者尿失禁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18周、第30周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30周症状评分高于第18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第18周、第30周、治疗前症状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相比假针刺组,电针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尿失禁的次数,远期疗效不稳定;(2)相比假针刺组,电针能够明显减轻患者尿失禁的程度,远期疗效稳定;(3)从症状评分上看,电针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尿失禁症状评分,远期疗效较为稳定。(4)综合以上三点,表明电针治疗女性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不稳定。
其他文献
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矿渣-水泥胶砂28d、45d和350d耐磨性和强度的影响。在矿渣-水泥胶砂中掺入10%的粉煤灰后胶砂28d、45d和350d耐磨性可增大也可减小,但当粉煤灰掺量≥20%时,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对陈霞波教授"治未病"为中心思想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进行整理,为中医药防治DN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陈霞波教授中药防治DN并符合纳入标准病例中的
目的:初步探索三因(补肾,祛湿,活血法)并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肾虚湿热血瘀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将符合肾虚湿热血瘀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7
<正>1月18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亮出了北京市2017年基础设施发展的年度"成绩单"。2017年,北京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新版城市总规落实以及市民
目的:确认不同灸温是否影响艾灸治疗急性痛的镇痛效应;明确TRPV1是否影响不同灸温的急性痛镇痛效应。方法:首先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S),模型组(FA),模型加45℃
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已经成为转型时期我国着力实现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关键性作用。
本研究旨在对超速离心法和酸沉淀法鉴定的乳清蛋白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样品制备方法对乳清蛋白组鉴定结果的影响。采集牛奶样品去除脂肪,利用超速离心和酸沉淀法制备乳清蛋白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解决了我国超过13亿人的基本医疗问题。但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接下来的重点势必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
目的确定氨基磺酸-甲酰胺法修饰苦豆子多糖的可行性,并应用正交试验法对苦豆子多糖硫酸化修饰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硫酸根取代度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氨基磺酸用
目的:观察止咳平喘软胶囊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浊阻肺兼有肾虚证)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对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