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析体系,其药效表现是通过所含的几十上百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中药现代化进程一直都难以回避药效质量不稳定、检测手段较落后、提取方法较原始的“瓶颈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中药的化学分析问题。化学分析问题不解决,则药理研究无法深入,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而指纹图谱技术、色谱联用技术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对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首先是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对广藿香进行了质量控制的相关研究,并分别以指纹图谱八强峰法与指纹图谱分区法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品种广藿香的指纹图谱既有一定相似性,也有一定差异性。相似性表现为:指纹图谱各区出峰稳定,峰数一致,有5个共有峰在12个样品中均进入指纹图谱八强峰,参考峰均为指纹图谱八强峰中的最强峰。差异性则表现为:各区特征峰的峰形、相对峰面积值亦有不同,19和20号峰是湛江广藿香特有的指纹图谱八强峰,而14和17号峰却为石牌广藿香特有的指纹图谱八强峰。指纹图谱分区比较与指纹图谱八强峰的结论相一致。再者,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豆蔻、砂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再辅以指纹图谱分区比较对其进行相应的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豆蔻的化学成分与肉豆蔻、红豆蔻和草豆蔻均有显著的不同,不应随意用其余三种代替入药。阳春砂与绿壳砂(或缩砂)的差异性较大,故不宜以绿壳砂或缩砂代替阳春砂入药;而绿壳砂与缩砂的品质则非常接近。建议在药典中加入乙酸龙脑酯及樟脑的含量作为质量标准,以便对不同栽培品种的砂仁进行更精确的质量评价及用药指导。最后,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及常规的水蒸气蒸馏技术对中药当归进行了提取技术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不只提取时间短,提取收率高,而且对药效成分(蒿本内酯和阿魏酸)的提取有更好的选择性,能提供质量稳定的提取产品,更好地保证了药理和临床效果,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提取当归的高效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