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w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社会治理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议题伴随着国家和社会产生与发展的始终。在国家建成与社会产生的初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多的是“统治”,而非“治理”。社会治理的概念在此便发生了异化,即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通过对社会资源与社会利益的分配,进而控制、压迫被统治阶级。然而,社会发展与时代的变迁都存在其特定规律,伴随着社会治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与治理理念以及参与热情被激发。从而促进了新的社会治理模式对旧式社会统治范式的取代。中国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从统治范式到治理范式的转变。在1949年建政之初,由于内忧外患的客观形势,政权并不稳固,民生亦无法得到很好保障,故中国于当时采用了政治导向型的社会治理模式。这种治理采用党政一体化、人治、管制的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迎来了治理模式的转型调整。这一时期,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于是在社会治理方面围绕教育、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出现了一些矛盾,但这也为日后社会治理理论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契机。进入21世纪,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对中国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以往治理经验的总结,中国的社会治理理念逐渐向服务型转变,并初步奠定了中国未来社会治理的发展走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全面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此一课题是目前中国社会治理理论创新的主要方向。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下社会治理理论创新的最根本内容,在此过程中,应深入总结制约社会治理理论创新的因素,构建社会治理理论创新的框架,在服务型政府与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之中,围绕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逐步提出推动治理理论创新的实施路径。
其他文献
面对高空抛物案件中的受害人和绝大多数无辜的被告,法律应当如何平衡双方利益和分担损失,本文的写作目的正在于努力寻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论文除引言和结论外,正文由四章组成。
自18世纪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来,物质世界日益发展,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同时,精神世界正在坍塌,自然世界濒临崩溃,人的世界正在衰退。近年来,资源枯竭、空气污染、动植物濒临灭绝,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