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罪主体之应然司法认定标准

来源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r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高压反腐阶段,这也成为我国未来政治工作的新常态。随之而来,渎职犯罪的查处不论从力度、数量还是层次上,都是举世瞩目的。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涉及到如何准确界定渎职罪主体这一最重要的犯罪要件时,我们会发现,法律法规对渎职罪主体的规定不完善:刑事基本法采取的是“身份论”,要求身份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何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却没有明确的界定。一些司法解释都是针对个案或者类型案件作出的具体指导,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时,仍然没有较强操作性的指导条款。实务界和法学界一样,各持其说,学说林立,在没有定论的情况下,立法无法指导渎职犯罪的司法实践,唯依照工作程序逐级请示、讨论,案件诉讼过程超长,司法效率难以实现,没有效率的“公正”难谈真公正。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决定理论,理论反作用于实践。文章期望通过对渎职罪主体标准的探讨,从便于检察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立法趋势及社会现状,梳理出认定渎职罪主体的应然标准,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概括起来,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查看我国渎职罪主体的立法沿革,详细解读现行的立法规定、司法解释中规定的主体范围,充分认识我国渎职罪主体认定的法律根据。第二部分,以司法实践中认定渎职罪犯罪主体时存在异议的典型疑难案例为切入点,提出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对渎职罪主体认定范围出现的差异,探查渎职罪主体扩大的特点和成因。第三部分,阐述我国渎职罪主体司法认定的成因。从便于指导司法实践的角度对我国现有渎职罪主体认定标准进行评析。笔者认为立法先天不足,立法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司法解释标准不统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在现有相关规定的范围内已经具备同一性。第四部分以渎职罪的主体概述为切入点,评析学界“身份论”、“职责论”及“身份兼职责论”的学说,结合我国关于渎职罪主体的立法沿革、国情和司法实践,探寻该主体的立法趋势。笔者提出,首先,将现有立法与司法解释作为合法合理的操作标准,另外,在现有法规无法给予明确指引的特殊情况下,应当以已有明确立法界定的“国家工作人员”作为渎职罪的主体范围,同时配以“职责论”的观点作为主体认定标准。
其他文献
工匠精神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产物,引导了无数工匠在精雕细琢的追求中刻画出完美细致的产品,为我国的长远发展与技术完善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如何
当前,我国针对职务犯监管与教育的理论研究正在逐步增多,但从整体来说仍处于摸索阶段,相对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研究领域的炙手可热,职务犯改造机制研究则相对为学界所忽视。
<正>近日,一则"牺牲消防员抚恤金仅2万元"的消息引起了舆论哗然。消息称哈尔滨火灾中牺牲的5名消防员烈士抚恤金仅为2万元,数额太少。事实果真如此?媒体采访了公安部、民政部
本文在分析了电子档案法制化建设的意义基础之上,探讨了我国目前电子档案法制化建设的问题,并根据实际电子档案建设情况,提出了若干电子档案法制化建设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
本稿讨论徐本《仪礼》及其在后世的传刻,认为徐本参考了陈凤梧编校《仪礼注疏》进行校订,翻刻徐本复据陈凤梧本做进一步校订。其后钟人杰本乃依徐本重刊,于底本文字内容绝少
<正>"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
<正>同学们,有人说,幻想是想象力最有趣的形式。幻想,不仅能展示奇思妙想所创造出的非凡境界,同时也是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我们的幻想会成为科学预见
期刊
通过对 2 0 0 1年第一季度小型轮式拖拉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指出当前小型轮式拖拉机产品质量问题比较严重 ,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改进产品质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不良后果。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持续进行,一些矿区土壤污染现象日益凸显,进而威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