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是中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肾衰,以及其他心、脑、肾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已被公认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但我国高血压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30.2%,24.7%及6.1%,与美国的70%,59%及34%相比差距甚大。国外的研究发现,采取健康教育作为干预方法,提高病人对疾病以及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掌握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自我保健的方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治疗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为主的形式,利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结合血压,评估健康教育对住院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临床疗效的影响,为高血压病的临床护理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共1072例。符合研究条件者共9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各493例。问询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吸烟饮酒史,家族史,既往疾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等),职业(农民,工人,机关干部,科研人员,商人,军人,学生,退休,失业),婚姻史,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大学本科以上),经济状况],两组的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方法相同,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非干预组只接受药物治疗及一般卫生宣教;所有患者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接受生活质量量表(SF—36健康量表)问卷调查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同时记录血压变化情况。结果1.在986例住院高血压患者中,55.88%为男性患者;61.46%年龄大于65岁;69.78%肥胖指数大于25;56.90%职业为干部;55.88%的调查对象学历在大专以上;61.66%居住在城市;55.88%诊断为高血压Ⅱ级;554例(56.19%)伴随一种疾病;15例伴随4种疾病;75.96%无任何并发症;562例(57%)有配偶;58.45%为医保患者。2.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干预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非干预组患者(P<0.05),特别是干预组患者在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三个维度高于非干预组患者(P<0.01)。3.健康教育前即入院时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保健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即出院时两组得分(7.98±1.94,5.12±1.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干预组得分显著高于非干预组。干预组健康教育前后保健知识得分(4.89±1.72,7.98±1.94)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出院时得分显著高于入院时得分。而非干预组入、出院时保健知识得分自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组患者与非干预组患者出院时血压与入院时相比均下降,即干预组教育前血压为(160±24/96±10)mmHg,教育后为(129±6/80±5)mmHg;非干预组教育前血压为(158±17/95±10)mmHg,教育后为(150±10/86±8)mmHg,但干预组患者血压下降效果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健康教育加药物治疗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相比,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都明显提高。即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住院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协助增强临床治疗效果;2.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患者出院时血压均有降低,但干预组教育后降压效果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SF-36量表可指导住院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并用于评估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