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绕三灵”盛行于大理地区,是白族人民的传统盛会。发展至今,“绕三灵”已经演变成为集宗教祭祀、传说故事、民间歌舞、民族器乐等为一体的大型文娱活动,关于此点,学者们多有研究。本研究基于翔实的田野调查素材,走访了仪式的组织者、参与者,从仪式的角度对“绕三灵”展开“深描”与解读,对“绕三灵”的起源、发展、路线、对象、地点、内容、仪式、象征、符号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剖析,以期正本清源,解读文化,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本研究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研究的学术前史、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思路与方法作了必要的说明。第二部分:“绕三灵”仪式的展演空间。这既包括了客观上的自然地理空间,以大理“坝子”和白族村落布局为显著表现;还包括了主观认同上的民族文化空间,突出体现为多元共生的各民族文化。第三部分:“绕三灵”的起源传说。主要厘清了不同起源、传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分析“绕三灵”的演变进程。第四部分:“绕三灵”仪式的展演全过程。首先比较了三种不同版本的仪式过程,其次分析了仪式参与者的构成,最后详细描写了“绕三灵”仪式从起点站大理古城城隍庙到中间站庆洞村本主庙再到终点站河矣城村洱河祠的全过程。第五部分:“绕三灵”仪式中的信仰、符号与象征。分析了仪式中的本主信仰,兼及社祭象征——神树;农耕象征——牦牛尾蚊帚;生育象征——“架尼”。第六部分是结语:“绕三灵”仪式的变迁与现代建构。从仪式的显性变迁和隐性变迁出发,探讨了仪式的传统构建和现代建构。通过研究,对“绕三灵”仪式所经过的“三都”进行考证,纠正了过往的一些认识误区;指出“绕三灵”本质上是白族的一种农耕祭祀仪式;庆洞村是白族地区信仰、文化多元共生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