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泛艳俗性现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84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写意人物画有悠久的历史,一直都是历代文人抒发情感、陶冶情操的载体。明清以来,江苏吴门地区书画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书画交易,经济文化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现代化演进。中国当代写意人物画中的泛艳俗性现象是写意人物画的创作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创作思路。写意人物画曾在西方造型文化、民间年画和版画等艺术中吸收技法,经过几番争论后取得到了较大的突破。改革开放后,大众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90年代以来,广告、美食、电影、卡通等商业活动占据了大众生活的主要部分,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大众审美趣味的改变,关于中国画写意人物的现代性探索也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尝试新的创作思路。中国写意人物画家置身于大众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从各种观念、思潮中寻找切入当代的话题,写实、抽象、实验水墨都是当下的语言,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泛着艳俗气息的作品。这些作品不是“艳俗艺术”,却象一个叛逆的少年在面对传统的水墨观念和文化时候展示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泛艳俗性的中国画写意人物创作以一种对生活的平视的视角来关注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体验,这些作品挑战了我们一贯以来对中国画的审美期待。研究大众的审美心理过程从“少见多怪”到“见怪不怪”,最终演化成赏心悦目的过程,剖析这种现象的背景和特征对写意人物画创作思路的拓展有一定意义。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中,泛艳俗性主要体现在创作语言和创作思路上,主要特征表现为:第一,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泛艳俗现象中的作品着力体现游历于日常生活之中的休闲美感。这主要表现在绘画取材于世俗生活,画家用豪放、豁达的文士情怀,把生活中的“艳情”、“欲望”直接展现在大众面前,然而作品中对生活的敏感和真实的态度却成就了大俗大雅、大道自然的艺术品质。第二,女性是写意人物画中出现较多的内容,在泛艳俗性现象的背景中女性的形象在画面中却多了一层意义。当代人被生存压力环绕,而女性则代表了家庭式的温馨,女性成为大众慰藉心灵创伤的“岛屿”;另外,我国大众文化发展历程也是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女性形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脱离家庭,进入社会和男人们共同承担社会压力,这是传统女性形象的异化,画家在创作中也会关注到这个现象。第三,卡通文化也是大众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对于80后、90后乃至00后的年轻人,卡通已经是他们生活中的主要休闲娱乐,画家用水墨语言建立了一种对新生代的批评方式,这也是中国写意人物画泛艳俗性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泛艳俗性现象中对“艳俗”生活进行真实而无批判立场的描绘是一个主要创作思路,和其他新兴事物一样,这种新创作思路不免带有不足之处,泛艳俗性写意人物画的部分作品也存在内容空泛、肤浅和片面追求感性体验的不足,但是这些作品审视生活的独到角度和对大众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拓展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创作思路。
其他文献
景观元素的多样性使景观设计在塑造场所特质方面比建筑设计有更大的空间,设计者可以挖掘场所的深层文脉和地域特征,展现景观的特色性。贵州金元集团金阳办公大楼及五星级酒店景
校读,作为学术英语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初稿进行有效的修改和润色,使文章主题更明确,条理更清楚,文意更连贯,可读性更强。本文按照大部分中国人写作英语文章的习惯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迅速,基于网络出现的新媒体,自出现后,迅速得到大众的认可。新媒体的发展,为党报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在新时代做好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工作,也是党报工作难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及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逐渐提高,城市公园在城市休闲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公园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成为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要的必然
流行语作为时代的强音,其译介常面临着语言形式的把握、文化意象的取舍和交际意图的传达等挑战。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依据,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三维"转换对汉语流行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类问题被称作NP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NP问题的定义并从各个方面简要论述了NP问题的特点和可行解法。
9月底,就广播电视的合作与交流,我带团赴阿联酋,考察了亚洲商务卫视,并借机参观了迪拜酋长国,感想颇多。
基于ELES模型,对安徽省城镇居民2012年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消费结构中各项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以寻求扩大消费支出的对策。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发现,在消
第一部分MSCs的培养及HIF-1αsiRNA的筛选目的: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 RT-PCR法筛选抑制效果最强的RNA干扰序列。方法:贴壁法培养MS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