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64年在学习郭兴福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提出“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之后,逐步进入了“科学训练”的时代,期间通过学者及教练们不断地探索,形成了包括循环训练法在内的多种训练方法。但各训练方法落实到各个地区,在应用上并不全面:一方面多数教练只掌握1-2种训练方法的应用,在制定运动员训练计划时难免会有限制;另一方面,很多教练知道多种训练方法,但对这些训练方法针对不同人群具体应该怎样应用并不了解。本人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发现循环训练法目前在青少年短距离游泳项目上应用的研究极少,因此本文对其进行实验研究,从而丰富循环训练法的应用方式,同时也为游泳运动员、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提供更多的帮助。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昆明市在练的24名青少年男子游泳运动员,采用传统训练方法和循环训练法的对比训练,通过监控两组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专项身体素质及运动成绩的变化,来探讨循环训练法如何应用于青少年男子短距离游泳项目及其可行性。结果显示,实验前两组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专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皆没有显著差异,为期8周的训练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试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指标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差异,但实验组的提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循环训练法应用到青少年男子短距离游泳项目中是可行的。通过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分析比较,循环训练法较传统的训练方法能够更深程度的刺激运动员训练强度的提高,并且对身体机能恢复、改善专项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有明显帮助。但发现循环训练法应用于游泳项目上,对站间的组合方式及组间、站间的间歇时间的要求比较灵活,建议各级教练根据队员情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