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中国绘画格局折射出中华民族在新旧嬗替中变化与创新的艺术现象,由古代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演变,过渡并延续。赖少其先生是二十世纪艺坛的一员,其艺术历程反映了国内二十世纪的艺术环境的变迁。他艺术创作的选择是当时环境下多数艺术探索者心之所向的,艺术创作的题材也是依据当时的社会语境深意筛选的结果。赖少其的学养兼容国画、书法、版画、篆刻等多种艺术领域,精通版画雕刻、热爱绘画创作、深谙艺术理论,并有着独到的真知灼见。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赖少其以版画形式为革命事业做宣传,曾被鲁迅先生赞誉“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特征渗入版画雕刻,开创了“新徽派版画”;同时,他以书入画,以黄山为师,倾注铁血气概和磅礴气势,成为“新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晚年,赖少其先生回归故里,在描绘南国的色彩中引入印象派的光影,中西绘画融合,完成了“丙寅变法”。赖少其是二十世纪鲜有的全能型绘画大师,应在二十世纪的艺术史论里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赖少其的国画风格独树一帜、不落恒蹊,不同的创作时期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安徽时期,他以黄山为师,学习程邃、戴本孝、汪之瑞、梅清、龚半千、唐寅、黄宾虹等艺术大师,深入传统,化为己法;丙寅年赖少其回花城——广州定居后,将传统的墨色与岭南画派和印象派的色彩互融,将当地自然风俗与新时代艺术语言环境结合,开创了极具个人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赖少其式的艺术语言。本文以赖少其的国画艺术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作品分期的梳理与阐释来探讨其艺术特征,并研究赖少其在不同时期的师法传统、师法自然和艺术变革的国画进程,进而更深入的了解赖少其国画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理念和艺术成就。赖少其的国画创作是一个动态推进的过程,笔者对赖少其及其国画艺术的研究既是对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了解熟知的挖掘,更力求找出赖少其的国画艺术对新时代环境下中西方绘画的启发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