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癌性疼痛患者相关评分的变化,观测止痛膏外敷联合阿片类止痛药物对癌性疼痛的治疗情况,为探索中医外治法在癌痛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采用方法为随机对照。选择明确诊断为癌性疼痛的患者,并且符合本课题纳入、排除标准60例,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WHO三阶梯疼痛治疗方案滴定后予以阿片类止痛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止痛膏外敷,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外敷,治疗时间为1周,治疗结束后,通过对比相关检测指标,综合评价止痛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2.疼痛缓解率:治疗组为87%,对照组为7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对比,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3.NRS评分、疼痛影响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行组内比较提示,NRS评分、疼痛影响评分经治疗后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提示治疗组NRS评分、疼痛影响评分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KP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行组内比较,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KPS评分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阿片类药物使用量:两组患者治疗后24h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进行比较,直观比较发现治疗组为下降趋势,而对照组为上升趋势,虽P均<0.05,但两者t值反映意义不同,说明经外敷止痛膏后,可明显减少患者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使用满意度:在镇痛效果满意度方面,治疗组为84%,对照组为5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综合治疗满意度方面,治疗组满意度为80%,对照组满意度为50%,两者具有明显差异,其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在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等实验室指标均未出现异常变化,在全身不良反应中主要是恶心、呕吐、便秘等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局部不良反应中主要为敷料及胶带所产生的变态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止痛膏联合西药治疗癌痛相比于单纯运用西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疼痛强度、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止痛膏联合阿片类药物在治疗癌性疼痛中,能够明显提高疼痛缓解率、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起到辅助镇痛的作用。3.止痛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临床疗效明确,无明显毒副作用,可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