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人道主义”——论大江健三郎小说的主题意蕴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198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大江健三郎(1935~)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才逐渐进入了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如今十七个年头过去了,学者们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大江创作的方方面面,诸如大江小说的精神内涵、创作意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的艺术成就、文体特点以及与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等。十多年来,学者们发表的各种论文有两百多篇,专著也层出不穷,论文方面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何乃英的《大江健三郎创作意识论》,邓国琴的《从西方到东方——大江健三郎存在主义之接受与嬗变》,杨伟的《论大江小说中的“少年”形象》,胡志民的《“包含着分歧的重复”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看大江健三郎小说方法的文化内涵》等;专著方面影响较大的有张文颖的《来自边缘的声音——莫言与大江健三郎的文学》,翁家慧翻译的黑古一夫的《大江健三郎传说》,陈众议、莫言等的《大江健三郎文学研究:2006论文集》等。笔者认为,大江的作品中仍有值得我们挖掘的研究点,比如“战斗的人道主义”思想。本论文除了对已有的观点进行吸纳之外,还将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战斗的人道主义”思想贯穿了大江创作的始终。本论文试图从“战斗的人道主义”这一关键词切入,来探讨大江“战斗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如何随着他创作的成熟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并且这一思想是如何表现在他不同阶段的创作主题上的。论文的第一章,是对大江“战斗的人道主义”思想形成的因为的探究;第二章,是从“儿童的视角下的战争体验”这个角度对《饲育》、《感化院的少年》等大江几部早期的作品进行解读,大江对人道主义的关注初露端倪;第三章,是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阐释大江“战斗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第四章,是从“边缘”的角度即大江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来论述大江的人道主义理想;第五章,是从“灵魂”、“死亡与再生,再生与共生”、“期待新人”三个方面来研究大江中后期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以及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作为一位勇敢的斗士,大江一生都坚持着他“战斗的人道主义”理想,为了广岛的核爆受害者而奔走呼号,为了人类的和平而摇旗呐喊。当年届七旬的大江为了保卫日本和平宪法仍然联合其他人带领近万名日本各界民众集会,无法不为他的精神而震撼,为他的坚持而感动!  
其他文献
龚自珍,是我国近代史揭幕之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其诗歌在内容上充满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焕发拓开一代风气的光彩,他既继承了屈骚以来的浪漫主义风格,又能够
作为当今美学的前沿话题,暴力美学似乎成为了一个在文学、绘画和电影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内容之一。在这些以暴力为题材的电影中,“暴力美学”实际上是将暴力的血腥与丑陋用充满美
学位
文学是内视艺术,是人类观照和确立自己的最好方式。文学经典的魅力,在于它以审美的姿态烛照本真的世界,涵养精神的空间,使得人们获得诗意的栖居。由此,文学之美,是人类精神之“真”
十七世纪是一个“王权理性”的时代。“王权理性”既匡正了文艺复兴晚期欧洲社会的混乱无序,又为下一个人类“发现自我”的启蒙时代打下了功不可没、但并非坚实的“理性”基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A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自己最后任期时说:“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B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你要做的,就是演好每一场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能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
《献徵录》是明代焦紘编辑的大型人物传记资料汇编。搜集神道碑、墓志铭、行状、别传、方志、野史等史料,搜罗广泛。相比于清官修的《明史》,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但是由于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