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德尔菲(Delphi)法建立并完善符合重庆医科大学实际情况的科学、客观、系统、实践性、可操作性较强的社区医学教学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通过文献理论研究和相关国家政策文件研究的结果,以及前期的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拟定了含5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的社区医学教学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雏形。接着,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0名专家进行两轮的问卷调查,对每一轮的专家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分析,修订出合理的社区医学教学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算术平均数、变异系数、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并对协调程度进行显著性2?检验。根据层次分析法,构造指标体系的判断矩阵,运用MicrosoftExcel2003进行判断矩阵的统计数据处理,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通过一致性检验来确定该体系是否符合逻辑一致性要求。 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各级指标均值最小为3.5,最大为4.8,均高于3.0;标准差最小为0.4216,最大为0.8756,均小于1.0000;变异系数最小为0.0878,最大为0.2342,均小于0.2500。由此说明,专家意见的一致性较高。专家权威程度为0.9050,在0.9000以上,意味着专家权威程度较高,其结果可信。整个评价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为0.6835,协调系数经检验后有显著性,表明专家意见的协调性趋于一致。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确定了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8项,三级指标30项,并且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 结论: 参与两轮问卷咨询的专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较好的代表性,较高的权威性。专家们的意见较集中,其协调程度较好。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其结果符合逻辑一致性的要求。通过两轮调查和数据整理分析,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客观的社区医学教学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指导重庆医科大学社区医学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加快社区医学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步伐,保证医学生的社区医学实践,从而有效地推进社区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