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群体事件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84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高校范围内的群体性事件也频频见诸网络。未来十年,群体性事件仍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挑战。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性,未来发生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当引起重视。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试图了解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不同于高校外部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以及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殊性;了解了有关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探讨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生成与演化;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认为,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有其特殊性。表现在:一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目的上,具有双重性。既为了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也为了维护自己的现实利益。二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扩散性非常明显,因为高校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社会单位之一,学生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快速传播信息,一件事情几乎一夜之间可以传遍整个校园,甚至其他高校。  关于群体性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本文认为,在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时候,学生群体是有利益考虑的,并非完全的没有理性。只是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事件容易失控,参与其中的学生的行为显得愈发的非理性。  关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笔者做了简要的探讨,重复性有余,建设性不足。这部分要着力改进。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角色有了新的定位,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而且要学会求知,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
期刊
本文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创业教育的启示进行了实证研究。涉及的变量包括被试的人口学变量、人格特质(领导性、前瞻性、冒险性)、成就动机、创业动机、创业教育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的教育也是中国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总结,简要谈谈对小额班级管理的经验,也提出了一些看法.教师转变教
期刊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第一版在试行6年后,经过全面修改,第二版于2007年9月正式发行应用。虽然是全面的修改,但并不是另起炉灶,全盘否定旧教材,而是在旧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
期刊
期刊
自孔子提出“君子—小人”人格类型以来,“君子”成了道德高尚者的代名词,而“小人”则指的是那些道德素质低下的人。站在民间文化心理学的视角上来看,小人不只是一种人格类
三相异步电动机若三相定子绕组引出线标志丢失或头尾不清时,可用下述方法进行识别和判断。  (1)环流法。环流法也叫三角形-毫安表法。它是利用转子中的剩磁在定子三相绕组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