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文献资源保障评价研究成果以及对国内30所高校发布的《一流大学/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适用于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对“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和效率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文献资源的建设现状是否满足一流学科建设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及时地改进“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献资源配置,优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为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效率和读者满足率提供实用的、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并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网站调查法、德菲尔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在查阅文献资料、全面分析《一流大学/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基础上拟定基础指标,构建初步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诚邀专家对各层级指标分别进行重要性评分,运用界值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设置各项指标的权重。【结果】研究结果如下:(1)首轮专家咨询遴选了20名专家参与咨询,共18名专家有效回复了问卷,积极系数达到90.0%。有效答复的专家中,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以及拥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者各占50%。专家熟悉程度与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7,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Kendall W协调系数分别为0.305、0.303和0.219。第二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94.4%,Kendall W协调系数为0.479。(2)通过首轮专家咨询从初步拟定的85项指标中删除了“文种结构”、“时效性”等2项二级指标和11项三级指标;修改1项二级指标:“等级结构”修改为“文种/等级结构”,1项三级指标:“系统是否具备备份机制”更名为“提供存档或永久使用”;增加1项三级指标:载体比重。建立的文献资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资源质量、资源复合/整合、资源保障、资源结构、资源利用、资源共建共享等6个维度,二级指标16项、三级指标51项。(3)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三个层级各个指标的权重数值。六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2688、0.0787、0.2228、0.0927、0.1994和0.1376。二级指标中权重较大的六个指标分别为“权威性”、“数字资源”、“专业性”、“经费保障”、“共享方式”以及“共享程度”。【结论】研究结论如下:(1)当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双一流”建设时代的第一个周期,目前基于“双一流”视角的文献资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少有文献涉及。(2)目前“双一流”建设已全面推进,资源配置成为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双一流”视角,以“文献资源保障”为主导,从多个维度对各项指标内涵进行分析,从而对指标进行整理、筛选和修改,设计指标结构。在注重有效遴选指标的同时,把“双一流”建设相关指标列入评价体系中,更能立体反映“双一流”建设文献资源保障目标的实现情况。(3)不足之处在于本研究构建了对“双一流”建设高校有一定实用和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源保障评价体系,但缺乏对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因而无法应用构建后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获得反馈,从而根据实际的评价效果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