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翻译——关注中国入世后的法律翻译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198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法律文化研究的路径,有一个看似简单、但却非常重要的结论,那就是不能从法律本身来理解和研究法律,必须借助多学科(领域)的视角来观察法律(王健, 2001 : 5 ).法律翻译作为一种特殊文本的翻译在全世界乃至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历史,法律翻译不仅维护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反映社会现状.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中国加入世贸之后,为了维护中国的权益同时也让别国了解中国的法律,法律翻译成为一个急需重视的问题. 该文首先溯源世界上最早的法律翻译,介绍了早期法律翻译方法的变化,而后立足中国史实,陈述了法律翻译一个始于自东向西、随之东西方互行的过程.在文章的第二章节里,作者讨论了几位翻译理论大家的理论于法律翻译的影响及关系,并综合法律翻译的地位,评估法律翻译的质量标准,法律翻译作为法律机制中的交际行为,法律解释学等几个方面探讨法律翻译的理论与对策.在关于法律翻译目的的篇幅中,作者拟从法律翻译目的有别于其他特殊文本的翻译目的出发,证明法律翻译的目的是译本通过保证一致的解释和运用达到保存文件的统一性;并讨论了国内法律翻译在中国入世后的目的.在参阅大量法律文件的基础上,作者总结出法律翻译的词汇特点,语义特点及语法特点.虽然法律翻译以其严肃、精确著称,由于法律制定时所依据的社会情况必然在之后的行使时己有所发展变化,出于维护法律公正的目的,避免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漏洞,法律语言允许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作者在举例证明法律文本中存在模糊语言后,归纳出如下对应方法:对等译法,增词法,变异译法,省略译和灵活处理法.法律翻译由于其特殊性,对译者有着相当高的专业和跨学科知识的要求,也因此在一些译本中出现了各种错误,作者对此——予以分析.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作者试证明法律翻译者的变化了的角色,从过去的中介角色发展到现在的共同起草人的身份,提出法律翻译者应遵守的原则.
其他文献
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一剧中,尤金·奥尼尔深刻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受恨交织的家庭画卷.这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经典之作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早期,充分体现了奥尼尔悲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研究的中心已经从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也慢慢转向学习者因素.中国现有的教育环境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学生是否接受自
中国的外语教学一直以来受到众多批评.对外语教学现状的研究发现大班教学是阻碍中国外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师资的缺乏和不断增加的学生数,使小班教学在短期内不可
随着测试理论和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化的测试(尤其是基于网络的测试)的应用愈来愈广泛.这种形式的测试不仅可以节省人物、物力,而且可以使测试更为
专名在语言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产生和发展也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专名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含义,这些含义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精髓,是民族图腾的众多体现形式。在语言教学和
随着进一步改革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已经逐渐地融入了世界经济的主流之中。来自各方面的竞争使我们有必要强化与国际间的认同和规则的一致,曾经被充分利用的广告,成为了促
该文以美国通俗恐怖小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起源与发展.这些恐怖作品展现了一个异于常人的生活空间.不少恐怖小说都是畅销书.这不仅说明了通俗恐怖作品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