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语》是一部先秦时期的的重要典籍,保存了大量先秦礼制的史料,这些资料可与《左传》、“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相参照。全书以语录的形式详细记载了各种礼典的实行、礼品的应用及礼制变革等资料,对先秦礼制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以往学者对其重视不够,研究不足,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本文正是对《国语》所见礼制进行研究,在整理和分析《国语》中礼制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所载先秦礼制作初步总结,同时阐释了先秦礼制的特点和功用,揭示其发展规律及对先秦社会的影响。本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语》的性质,概述其中所含礼制资料的特点。第二部分为本文的主体,是对《国语》所见礼制史料的具体分类。本文以《周礼·春官·大宗伯》关于古礼的划分标准,把散见于各章节中的礼制资料加以系统整理,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5大类21种。同时对各类“礼”的具体内容、社会功用及其发展历程作初步探讨,全面揭示《国语》中的“礼”。在论述的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国语》所含礼制史料与《左传》、“三礼”的相关记载进行比较,证明《国语》所含礼制资料的真实可信,从而揭示其对研究古代礼制的重要价值。第三部分,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以《国语》所载先秦礼制为依据,对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现象作全面考察。一是全面总结《国语》所见违礼僭乐的成员,从而得出:在春秋时期,周天子、诸侯、卿大夫诸阶层都有违背和僭越“礼”的行为。二是总结、论述《国语》所见春秋礼制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春秋礼乐尚未达到“崩坏”的程度,春秋时期依然有着发达的礼乐文化。时人在扬弃周礼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具时代特色的礼乐制度。通过论述可知,《国语》作为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保存了大量先秦礼制资料,是研究古代礼制的重要文献依据,我们有必要对《国语》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料进行更深入地研究。第四部分为全文的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