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ng913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17.9%提升到2017年底的58.52%。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即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目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57.5%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具有极强吸纳劳动力能力,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少数达到80%以上。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而且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较大。其具有知识密集度高、资本密集度高以及产业关联性强等特点,对于劳动力吸纳、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而这对于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也起到“推进器”的作用。首先,本文系统梳理生产性服务业、城镇化质量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镇化质量之间关系的国内外文献资料,阐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城镇化质量的发展历程,介绍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城镇化理论。联系我国发展实际,介绍江浙沪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及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形成以及集聚效应的分析,归纳并总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路径。对此,本文以江浙沪地区为研究领域,分别从省域和地级市层面进行研究,选取2005-2015年数据,分别测算两个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和城镇化质量的水平。本文采用动静面板相结合方法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两种集聚模式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同时,考虑到经济活动的空间关联性,本文利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质量的空间效应。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城镇化质量提升具有阻碍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则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除金融业外,其它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均对城镇化质量具有阻碍作用;江苏、浙江和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不同模式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也存在不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对周边地区城镇化质量的影响不明显。除此之外,外商直接投资和制造业集聚对城镇化质量具有阻碍作用,而在空间计量中外商直接投资对城镇化质量具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投资、劳动力投入则有助于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江浙沪地区应合理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水平;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镇化质量协同发展,有助于江浙沪地区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产城融合”及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
其他文献
以水为发泡剂、空心玻璃微珠(HGB)为填料,采用物理发泡法制备了开孔加成型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泡沫隔热材料,考察了HGB用量及粒径对泡沫材料表观密度及孔隙率、隔热性能、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化验已是诊治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为此,近年来我们对采血难度大,并且不具备配合能力的婴幼儿采取了头皮静脉穿刺输液前头皮针采血的实践
期刊
显微图像拼接技术将多幅小视场图像拼接成一幅视场较大的显微图像,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分析领域。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显微图像拼接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基于灰度信息的显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