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中引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将关联交易规范化对于证券市场政策制定者与管理者来说,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问题。关联交易作为一种市场资源配置形式,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既能为上市公司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公司的经营能力,从而提高公司价值,改善公司绩效水平;另一方面又能成为大股东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有力手段。从最近十几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关联交易逐年地频繁发生,而且很多关联交易已然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或掏空上市公司的重要工具,不仅侵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发生关联交易上市公司本身的利益。本文首先通过对关联交易界定、分类和特征入手,分析关联交易的成因和影响,并重点分析了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成因与对上市公司价值影响,还对我国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发生的总体状况进行了全貌性的分析。并在全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总体状况的基础上,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值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其表明:相对于未发生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要差,并且关联交易发生规模与公司绩效水平呈现负相关性。本文认为关联交易特别是非公允性关联交易存在的根源在于所有权集中,股权越集中,关联交易的规模和发生次数就越多,对公司的价值和绩效水平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改变关联交易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了推行并购与重组,优化股权结构,消除非公允性关联交易,同时还应该加强关联交易的界定和审核,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加大监管的力度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