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青海省长江源沱沱河地区相继发现超大型及中小型铅锌银矿床,已成为极具潜力的铅锌矿找矿远景区之一。论文研究依托青海地矿局“西藏那曲安多县多才玛铅锌矿详查”项目,通过室内外研究,对多才玛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进行系统总结;根据成矿条件与找矿标志发育情况,对多才玛铅锌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远景进行评价。多才玛铅锌矿是该区发现的超大型矿床,位于东羌塘地块,地处西藏-三江造山系开心岭-杂多-景洪岩浆弧内。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纪九十道班组、古近纪沱沱河组、雅西措组和五道梁组,岩性以灰岩、灰紫色石英砂岩、砂砾岩、泥灰岩为主;沿沟谷分布第四系。区内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其中F2断裂是矿区的主控矿构造。铅锌矿体多产于构造蚀变破碎带中,由西至东,依次为孔莫陇矿段、茶曲帕查矿段、多才玛矿段。其中,孔莫陇矿段圈出主矿体6条,多呈薄板状、哑铃状、纺锤状产出;茶曲帕查矿段圈出矿体5条,多才玛矿段圈出矿体3条。矿石类型多为块状、浸染状、网脉状矿石。成矿作用划分为热液成矿期(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玉髓-重晶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碳酸盐-石膏阶段)和表生成矿期(氧化淋滤阶段)。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包括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硅化。矿床形成于碰撞造山逆冲推覆环境,成矿流体与富H2S的浅表流体混合,向地表迁移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改变,进而沉淀成矿,为一浅成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论文总结了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总结出如下找矿标志:(1)地表多金属受分化剥蚀和淋滤作用发生氧化反应而形成的杂色条带为直接找矿标志;(2)近东西向展布切割含矿地层的主断裂构造及衍生更多次级断裂为构造找矿标志,构造破碎带内碳酸盐化、硅化、泥化为围岩蚀变找矿标志;(3)水系沉积物Pb-Zn-Ag-Cd-As多处浓集中心、各元素套合紧密地段和土壤地球化学Pb、Zn元素异常面积大、含量高的浓集中心,是找铅锌的地球化学标志;(4)激电中梯视极化率、视电阻率异常特征分析结果表明,Pb、Zn矿化体显示出中高相位、高激化特征,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标志。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发育特征,认为本区找矿潜力巨大,资源总量有望突破千万吨级别。确定研究区重点找矿方向应集中在矿区深部和外围,并最终圈定找矿靶区4处,包括Ⅰ级靶区1处(分布于11-36勘探线一带)、Ⅱ级靶区1处(集中在40-64勘探线一带)和Ⅲ级靶区2处(分别在矿区东部68-128勘探线一带与矿区西部15-29勘探线一带),为后续找矿工作安排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