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涉侨法律体系,是指涉及华侨与归侨、侨眷权益保护的所有现行法律规范,通过分类整合而组成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益保护,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侨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涉侨条款入宪以及《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等涉侨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我国侨务工作由此迈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一个以保护华侨和归侨、侨眷正当合法权益为核心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侨法律体系亦成雏形。任何一个法律体系都不是孤立、封闭和静态的系统,我国涉侨法律体系也不例外。从我国目前涉侨立法自身的体系化要求来看,必须协调好涉侨法律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尤其须因时而动地调适法律规范体系稳定性与变动性的关系。实际情况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政治社会生活国际化趋向下,我国海内外侨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涉侨法律纠纷增多,华侨的权利和利益诉求高涨,使得我国现行涉侨法律构筑的权利保障体系在现阶段侨情变化面前显得较为滞后,其所构筑的华侨和归侨侨眷维权机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目前,我国涉侨领域既定的权益保障途径和“十六字”工作原则,对于变动中涉侨关系的调整和该领域多元法律纠纷的解决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些都对我国涉侨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有必要从体系化立法的思路促进《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及时修改,以因应我国当前侨情变化的立法需求;同时,鉴于相关领域的《选举法》《国籍法》《出境入境管理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继承法》等涉侨法律、行政法规中对华侨国内权益保护的零散性特征,须按照系统化的立法思路进行必要的清理,以保持我国涉侨法律规范体系的有机衔接和协调一致;须根据华侨在国内权益涉及面广的特点,吸收地方立法的有益经验,并循序渐进地推动“华侨权益保护法”的立法进程;此外,应当采取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华侨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进一步畅通涉侨主体权益保护的司法救济渠道,积极探索涉侨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其中,涉侨纠纷的化解尤其要把握好“适当照顾”和“一视同仁”的度,维系合理差别,消除不合理差别,确保权利平等保护前提下切实地维护华侨与归侨、侨眷的正当合法权益。以此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侨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