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成长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王统照在思想启蒙的浪潮下受到民主自由、个性解放等精神的鼓舞,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生的不幸和社会现实的残酷。与此相对应,王统照的小说在创作之初就充满着悲悯和痛苦。这种悲悯和痛苦正是来源于王统照在这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形成的悲剧意识。本文以王统照小说的悲剧意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王统照小说的梳理,展现出悲剧意识在王统照小说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对其主要作品进行分析来概括悲剧意识在其小说中的具体表现;通过与同时代作家作品的比较分析,总结出王统照小说悲剧叙事的特征,并指出王统照小说悲剧叙事的意义。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主体分为五章。第一章结合王统照生平和历史情境来揭示悲剧意识在王统照小说中的形成。王统照早期小说的悲剧意识多表现在知识青年在“爱”与“美”的理想幻灭后的感伤情绪以及面对残酷现实时的悲观心态。第二章分两部分对王统照的中期小说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着重论述王统照小说的转变:现实主义的深化;第二部分以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山雨》为例,分析悲剧意识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悲剧根源的探索、悲剧性抗争、悲剧人物的塑造。第三章主要分析了王统照后期小说。迫于形势,王统照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视角从关注现实转向了演绎历史。作者通过小说《春花》完成了对创作性格悲剧的尝试。在《双清》中,作者通过革命者的退缩和革命与民众的隔膜实现了对革命的反思。第四章总结了王统照小说悲剧叙事的特征。王统照的早期小说呈现出自传性和抒情性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人生经历、体验的自我复制和小说诗化、散文化的倾向。王统照中期小说的悲剧叙事则呈现出日常化特征,表现为作者将悲剧意识蕴藏在对农村场景、风俗以及农民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之中。第五章主要探讨了王统照小说悲剧叙事的意义。通过悲剧叙事,王统照的小说体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思想,表现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同时,小说还塑造出“沉思者”——这一现代意义上的“人”的形象。这使王统照的小说具备了现代意识。另外,王统照的小说还在表现范围、表现形式上对悲剧表现领域进行了一定的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