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关穴为主穴的针刺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影响的临床观察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以内关穴为主穴的针刺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内关穴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确切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01月至2015年11月住院并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为心血瘀阻证患者,同时服用等剂量的倍他乐克能使心率维持在目标心率的患者,经过患者同意后,收集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参与该临床研究,并将以上62例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患者双侧内关穴、阴郄、膈腧(每周星期一、三、五)以及联合使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约4周,随访12周,对照组使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16周,两组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相同,胸痛时均服用硝酸甘油,并在针刺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的十二道心电图。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  结果:1、疗效性评价:共62例患者纳入试验,其中完成临床试验共60例。研究结果示:针刺内关穴为主穴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QT离散度影响不大,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就心绞痛症状改善而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组间比较,入组后0周、4周、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中医症候疗效标准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两组比较,P=0.001<0.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于心绞痛疼痛程度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安全性评价:试验过程中,试验组与常规对照组治疗前后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试验组未发生针刺不良反应,所有参见试验者未发生药物等不良反应。  结论:以内关穴为主穴的针刺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无明显影响;但在改善患者胸痛症状及心绞痛疼痛程度方面有明显疗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此研究还可发现,此疗效在针刺治疗结束后8周内仍持续存在,8周后效果会逐渐减退。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针刺治疗以内关穴为主的稳定型心绞痛在心绞痛症状改善方面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对脑缺血损伤后COX-2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胡黄连苷组、LPS组和U0126组,每组再分为缺血6h、12h和24h三个亚组。改良的神经功能评分(m NSS)法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COX-2表达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部位而发生的病变。它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常引起痛经、性交痛、不孕等,病变广泛,形态多样,且具有转移、浸润和复发等恶性生物学特性。目前临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具有复发性高、副作用大的特点,究其原因在于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导致治疗的针对性不强。本课题着重探讨桂苓消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