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Kr离子原位辐照界面响应行为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能粒子辐照下,金属基结构材料内部会出现不同的缺陷,这些辐照诱导缺陷的演变和聚集会降低结构材料的稳定性,造成材料力学、物理等综合性能的下降。研究表明,材料内部的界面可以俘获辐照缺陷,促进缺陷的相互复合,有效降低辐照损伤。基于这种界面设计的思想,纳米碳材料由于自身优异的结构和功能特性,与金属复合后,于碳/金属界面处可能形成有利于疏导辐照缺陷的高密度纳米通道,因此作为未来先进抗辐照材料拥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围绕含有大量碳/铜界面的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结合原位辐照技术和模拟方法对界面在氪(Kr)离子辐照损伤下的响应行为展开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SRIM模拟了 1 MeV Kr离子在Cu基体中的传输过程,计算了 Kr离子浓度、原子移位损伤(Displacements per atom,dpa)与Cu基体深度的分布关系。结果表明,1MeVKr离子在Cu基体传输过程中由于能量损伤,射程范围大约为500nm。Cu基体中的Kr离子浓度分布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峰值浓度出现在约260nm处,大小约为5.8 × 10-2%。当辐照剂量为10 × 1014ions/cm2时,Cu中移位损伤的峰值出现在约180nm处,大小约为3dpa。SRIM模拟表明Kr离子引起的原子移位是Cu中微观缺陷演化的根本原因。(2)基于SRIM模拟结果,选取了相同能量和最大辐照剂量的Kr离子,对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响应行为进行原位辐照研究。结果表明,1 MeVKr离子室温辐照下,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中的辐照缺陷主要为空位型体缺陷——层错四面体,还有少量间隙型和空位型位错环。在辐照的过程中,铜/铜晶界可以吸收辐照缺陷,甚至可能传导或者释放缺陷,但是晶界的形貌可能发生改变;而碳/铜界面同样可以吸收辐照缺陷,还能给缺陷提供位点,促进缺陷的迁移、重组和湮灭,其对缺陷的作用影响区要大于晶界对缺陷的作用影响区。此外,缺陷迁移动力学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晶界的辐照响应行为存在时间依赖性:在一定时间内随着辐照的进行,晶界吸收缺陷的能力逐渐下降;而碳/铜界面却能稳定高效地吸收辐照缺陷,是一个持久且有效的界面缺陷阱。最后,原位观察和高倍透射电镜结果表明,Kr离子辐照下,晶界界面可能发生重构而碳/铜界面保持相对稳定。因此,界面重构可能是影响界面的辐照响应行为随辐照时间变化的主要原因。(3)基于原位和数据统计的结果,利用原子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对称倾斜晶界(Symmetric tilt GBs,STGBs),STGB<110>、STGB<100>和碳/铜界面在Kr离子辐照下的界面响应行为机制,比较了缺陷与界面之间相互作用能的大小,对晶界和碳/铜界面的界面应力场进行了分析,最后模拟了界面与缺陷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碳/铜界面与缺陷的相互作用能相对晶界与缺陷的相互作用能较低,意味着碳/铜界面对辐照缺陷的吸引更大。其次,碳/铜界面附近的界面应力场相较晶界来说更大、更广,因此碳/铜界面对辐照缺陷的影响更加明显,有着更强的湮灭缺陷的能力。最后,通过比较缺陷与晶界、碳/铜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发现缺陷在与晶界的作用过程中,晶界界面处存在变化,而碳/铜界面却能保持稳定。这意味着晶界在Kr离子辐照的过程中确实可能发生重构,从而导致界面的缺陷陷阱效率发生变化。通过原位和模拟研究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中的界面对辐照损伤的响应行为,揭示了晶界和碳/铜界面对辐照缺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表明了碳/金属界面在湮灭辐照缺陷时的有效性,为未来先进碳/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抗辐照损伤的界面设计提供了理论和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氧化锌(ZnO)纳米线是重要的纳米功能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低温水热方法合成ZnO纳米线,具有工艺条件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大面积沉积和批量化生产的特点,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为了在更多种类型的基底上沉积ZnO纳米线,拓宽其应用范围,学术界引入“两步法”,其中,种子层的制备是两步水热法的关键步骤。优质的种子层能减小纳米线和基底之间的晶格失配,提高后序水热法工艺的沉积效果,增强对基底的适应性,进而
21世纪以来,陆地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枯竭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而海洋蕴涵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正成为人类开发利用的重点。而开发海洋的工程装备在海洋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工程人员关注的话题。半潜式超大浮体和海洋平台的水下部分与波浪的相互作用可以简化成波浪与浸没板的相互作用,同时为保护海岸线和近海工程结构物免遭波浪侵蚀而设置的消波堤和人造岛礁与波浪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简化成波浪与浸没板的相互作用。本
当前工业界对于结构散热性能有极高的需求,点阵结构、翅片结构等包含大量细密尺寸特征的构型形式,具有轻质、比刚度高、表面积大等特点,常应用于散热、承载结构的轻量化设计。结构拓扑优化是设计此类构型的有效手段,经优化获得的构型因其复杂的拓扑构造采用传统机械加工方式难以制造。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加工此类结构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子结构凝聚理论的多层级拓扑优化方法,用于设计面向增材制造、包
新疆塔河油田的缝洞型油藏具有“埋藏深、温度高、易漏失、裸眼段长”等特点,需采用分层酸压完井技术开采石油。分层酸压完井技术需要将钢管柱深下至裸眼井段,但由于封隔器解封失败、井壁坍塌等因素容易造成生产阶段钢管柱卡埋,修井难度大、费用高、成功率低,因此,希望将裸眼段完井管柱及封隔器设计为可溶材料,以实现完井期间工具有效封隔,后期生产时在高温地层水环境下溶解。本文尝试选用可在高温地层水环境下溶解的铝合金制
钛合金具备高比强度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民航和工业等领域,而钛基复合材料(TMCs)兼具基体材料的高比强度、良好的高温抗蠕变性能以及陶瓷增强相的高硬度、高比刚度、高比弹性模量和耐磨性,发展潜力巨大。将Ti6Al4V(TC4)合金和钛基复合材料制备成复合构件不但能够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各合金的优异效能。因此,本文通过扩散连接技术将TC4和TMC结合起来,主要分析了
由于现代工业产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能源消耗量巨大、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等问题,使得开发和推广可再生能源刻不容缓。超级电容器凭借其极高的功率密度、能够进行快速充放电等优点在能源存储方面备受关注。基于材料结构多功能化的理念,通过结构和功能的综合集成化,构造具有结构-储能一体化功能的材料/结构,为航天飞船、汽车等运载工具,以及装备的轻量化、小型化指明了新的路径。本文从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思想出发,设计、
为了验证航空发动机在低温环境温度下的起动性能,基于试验舱模拟自然环境进行了某型涡扇发动机低温起动试验,介绍了试验设备及试验准备情况,选取环境条件为-40℃的降温历程曲线作为研究对象,该条件下的冷浸区别于高空台风车冷浸,能够使发动机内、外部关键部位均达到目标温度。试验结果表明:舱内冷浸3 h后发动机外部附件和内部转动部件已"冷透"。因低温环境下主燃油泵调节器内部零组件工作特性变化而导致的起动过程供油
动力定位系统由于具有定位方便快速,机动性强,便于操作,不受水深影响等优点,现已经被大量运用在了海洋工程系统如海洋钻井平台中。本文试以中国首座拥有8个全回转推进器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为对象,研究推力分配系统如何提高动力定位系统的定位能力,以及如何降低推进器功率消耗;以遗传算法为研究基础,分别通过与模拟退火算法、非线性规划算法相结合,提出运用混合智能推力分配优化算法来提高推力分配系统
创新点关节软骨损伤是一般人群和运动员最常见的关节损伤。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严重的关节损伤如骨软骨缺损,可能会导致人们在生命后期发生骨关节炎(OA)。软骨因其无血管、淋巴管以及神经分布,损伤后很难自行修复,进展性OA患者的软骨自我修复能力更是十分有限。目前,治疗软骨损伤的策略主要包括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微骨折技术和干细胞注射等。
期刊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能源转型的机遇和挑战。将电解水制氢技术用于消纳可再生能源的弃电量不仅促进能源结构变革,而且能缓解传统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首先针对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技术和碱性溶液电解水(AEL)技术制氢进行了理论研究,后又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搭建了由可再生能源弃电制氢到氢能使用的技术路线。该方法先后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