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钛粉制备多孔钛工艺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i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力学性能,在生物医学方面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成为医用金属植入优选材料。结合人骨具有多孔的特征,采用多孔结构的钛及合金作为植入材料,不仅可降低弹性模量等而提高生物相容性,还可有利于组织长入、营养运输,从而提高植入材料的生物活性。粉末冶金法具有工艺简单、原料利用率高、成本低等优点,目前所用原料大多为钛粉,以钛粉为原料,具有成本较高、氧等杂质含量高的不足。氢化钛粉在300℃下较稳定,不易与氧反应,根据钛粉与氢化钛粉的特征,本文以氢化钛粉为基体金属原料、碳酸氢铵为造孔剂,采用冷等静压成形-烧结工艺制备出孔隙结构可控的多孔钛,主要研究了制备多孔钛的工艺条件对其形成及孔隙特征的影响、不同工艺条件对多孔钛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多孔钛的适宜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成形压力和烧结温度及造孔剂的加入量是影响孔结构的主要因素,因此成形、烧结是制备多孔结构的关键。当成形压力为60、80、100、120、140MPa时,多孔钛的孔隙率分别为20.6%、19.1%、17.4%、16.9%、16.6%;且随着压力增大,相应的线收缩率减小。烧结温度对多孔钛的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当烧结温度升高时,烧结体线收缩率增大,孔的形状由不规则形状逐渐变为较规则形状,且得出在100MPa下950℃烧结5h的孔隙结构最好。为了增加孔隙率及孔径,添加造孔剂用量为0%、10%、20%、30%时,多孔钛孔隙率分别为17.4%、32.4%、44.6%及50.5%,平均孔径明显增大,孔径介于10-300gm之间。在压缩试验中,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三个阶段变形特征(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坏断裂)。制备工艺条件对力学性能与吸能性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造孔剂添加的影响最大,造孔剂用量为0%、10%、20%、30%的多孔钛屈服强度分别为338.9、208.1、93.4、72.9Mpa,对应的弹性模量分别为12.95、6.48、4.45、3.01GPa。力学基本能满足负载植入体的要求。能量吸收能力及吸收效率随工艺参数变化而变化,造孔剂的影响最大,造孔剂含量越高,能量吸收能力越差。
其他文献
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研究了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脑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四种抗氧化酶活
随着城市居住人口的急剧上升,地铁、高铁等的载客量逐年上升。轨道交通面临的公共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可为增强公共安全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传统的视频监
开发和建立新型职业教育课程需要从研究课程特点、抓好课程设计开始。主要从实践出发,介绍了我院高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功能》课程设计的前期准备,设计思路,教学目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