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呈现出极具地域特征与文化内涵的特殊表现。本文首先从华社的成立入手,进而通过分析华社的成员构成、组织状况、运作模式及社会活动,从而对华社有了更为整体而全面的认识。华社是一个由知识界、商界及传媒界的文化精英所共同建立起来的一个摄影社团组织。在扮演其自身角色的同时,他们又与美术界、文学界等建构起了一个庞大的文化圈。而通过举办展览、发表作品与出版刊物又使华社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从而使其所推崇的“美术摄影”无论在学理还是视觉层面上都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本文进一步探讨“美术摄影”的丰富内涵,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华社成员的身份特点从而得出华社成员组建摄影社团的真正目的。以华社为代表的新型文化群体,他们在构筑业余生活图景的同时,也建构起了其改造社会与重构中国文化的愿景。他们愿意接纳西方文明,但它必须内化为一种适合于中国的形式。于是他们将摄影这种西方文化的传播媒介转换而为一种能够为中国艺术服务的形式——“美术摄影”,并通过组织社团的方式进行推导,以形成一种社会潮流,从而来改变公众认知,这可能是他们在接纳外来文明与重构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平衡的一种理想路径;最后,在肯定华社历史价值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其在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流弊,但这背后始终是与特殊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文化心理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