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北方东部温带草原长时间序列物候和净初级生产力影响分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zxcasdqwez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由此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动态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NPP不仅是判定植被生态系统碳汇的大小,还是表征植物活力和生态过程的重要指标。而植物物候是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指标。在陆面植被生态系统中,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仅次于森林的第二大绿色植被覆盖层,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物质能量交换、全球气候变化调节、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尤其敏感。天然草地植被的物候变化与全球变化过程有着密切联系,其不仅直观地反映出区域气候变化的趋势,也会反作用于气候变化的过程。本研究以中国北方东部温带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气候变化下草地物候和NPP的动态变化过程,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一些理论基础。本研究论文中,首先使用了IPCC CMIP5下3种排放情景下19组GCMs模拟数据集合,利用中国当地气象站点实测的气象数据进行偏差校正,重构了2016~2100未来气象数据,并以1961~2015年实测数据为基准,分析2016~2100年气候变化趋势;其次用该组跨度140年的气象数据模拟了中国北方东部温带草原物候变化;再者利用优化算法对Biome-BGC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利用校正的Biome-BGC模型,模拟了1961-2100中国北方东部温带草原历年的NPP变化;最后综合分析了气候、物候与NPP的关系。得到主要结果如下:(1)1961~2015气温平均增幅为0.32℃/10a,自1980年以来增速加快;而年降水量总体在55年间没有显著变化。四季中夏季升温速度相对较慢。利用改进的Thornthwaite模型计算了历年的湿润度指数,发现过去55年气候趋于暖干化。对过去55年历年生长期连续无降水日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总体没有显著变化,而在半湿润区有显著减少趋势,表明降水在年内分配变的更为均匀。对2016-2100未来气候分析表明,到21世纪末,RCP2.6,RCP4.5,RCP8.5情景下,气温将分别持续上升约0.7℃,2.5℃,5.4℃,同时年降水量将分别增加约20mm,51mm,91mm,从湿润度指数来看,未来气候气温的变化比降水快,因此表现为暖干化趋势,且程度是RCP8.5>RCP4.5>RCP2.6。(2)利用累积生长季指数(Growing Season Index,GSI)模型,以MODIS物候数据为基准获取每个气象站点草地的返青最佳阈值,结果该方法提取的物候能较好的契合基准数据,可用于长时间植被物候模拟。据此计算了1961~2100年每年的返青日期(SOS)。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返青期在地域上从东南向西北推迟,主要与当地年均气温有关系,年均温越高返青期越早。从各气象站点年际变化趋势来看,大部分地区返青都呈现提前趋势,全区平均提前速率为1.8d/10a,最快为5d/10a。未来气候变化下,RCP2.6情景SOS变化趋势不显著,RCP4.5下为1.1d/10a,而在RCP8.5下达到2.6d/10a。(3)利用Sobol法对Biome-BGC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筛选出模拟草地NPP的主要敏感性参数,然后使用爬山算法,以MODIS NPP数据为基准,对每个站点进行主要敏感参数率定,得到每个站点最佳参数组合。与模型默认参数的模拟结果相比,参数优化后的模型对草地NPP的模拟精度有大幅度提升,模拟结果与实际值更为接近,参数优化能有效降低模型的不确定性。(4)模拟不同降水和气温组合方式对NPP的影响,结果发现草地NPP与降水的关系密切,随着降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气温上升,NPP逐渐减小,同时使年际NPP的变率增大。随着气温升高,降水的增加对NPP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弱,降水的增加,气温对NPP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强。保持年内降水不变,随着降水频次的增加,年总NPP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态势。CO2的增加对NPP有促进作用,NPP升高幅度约为2.8%~5.0%。(5)使用参数优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了研究区1961-2100年间草地NPP。对历年的NPP分析表明,1961-2015年三类气候区NPP变化如下:AR平均为145 g C/m2,波动范围-7%~6%,SA平均为185 g C/m2,波动范围为-9%~12%,SH为263 g C/m2,波动范围为-9%~11%,55年的时间区间上没有明显趋势,表明过去55年的气候变化没有对草地生产力造成实质性影响,结合当前草地退化现状,人类活动是导致草地NPP下降的主要原因。未来气候情景模式下,草地NPP均呈现增加趋势,不同情景下增加速率有较大差别,增加速率RCP8.5>RCP4.5>RCP2.6,分别为每年0.31,0.16,0.08 g C/m2。这主要是由于未来气候下降水的增加导致的。温度在年均温小于10℃的地区对NPP有负效应。究其原因,这些草地处于相对缺水的地区,温度的上升导致生长季水分不足。而大部分地区对温度不敏感,主要原因是该区热量和水分主要集中在夏季(6,7,8月),草地生长的NPP大部分是在这个时间段积累,虽然年均温增加,但是夏季升温幅度相对较小,加上降水的增加,反而有利于草地生长。SOS与NPP没有显著相关性,只有个别站点有显著关系,SOS的提取引起生长期的延长并不是NPP增加的主要原因,引起SOS变化的气候变化是影响NPP的首要考虑因子。RUE在过去55年没有显著变化趋势,AR区年际波动剧烈,SA和SH年际波动类似。在未来气候变化下RUE主要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三类气候区略有差异,结合之前未来气候下NPP与气候的变化趋势,RUE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未来气候下降水的上升速度超过NPP的增加速度,由于气候的上升以及植物生长地理环境的制约,抑制了草地NPP的大幅度增加。主要创新点:(1)利用气象观测数据、CMIP5 GCMs数据,使用降尺度模型构建了研究区当地1961~2100年主要的气象因子,进而分析了1961-2015年的气候变化过程及趋势和三种排放情景下未来85年的气候变化,使用区域遥感物候数据,使用累积的物候曲线计算了1961~2100长时间序列每年的SOS数据。为研究区今后的农牧措施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数据支持;(2)此前Biome-BGC主要应用在森林研究上,本研究将此模型引入到草地NPP模拟,我们首次分析了Biome-BGC模型在草地NPP估算中的敏感性参数,提出了在草地应用上模型参数校正算法,并验证了该算法的精度,填补了该模型在草地应用上参数校正工作的空白,并使用优化算法校正了研究区每一个站点模型所使用的参数,使模型精度达到长时间研究NPP变化要求;(3)相比之前学者简单的集中气候组合,本研究运用模拟气候精细分析了不同梯度气温、降水对草地NPP的效应。鉴于很多研究利用遥感数据估算过去几十年的NPP变化,我们利用校正的过程模型模拟了1961~2100年长时间序列草地NPP变化情况。综合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草地NPP的影响。扩展了草地NPP研究时间尺度。总之,我们使用了1961-2100年的气候数据驱动模型,估算了该长时间序列上的物候变化和NPP变化,并阐述了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其他文献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有着近二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中缅两国就利用“蜀身毒道”开启了经济、文化往来。东汉永元九年(公元97年),缅甸境内的掸国国王雍由调遣使朝贡,汉和帝赐雍由调金印紫绶,开启了中缅宗藩关系的序幕。此后虽历经朝代更迭,中缅两国一直延续着政治往来。到了元代,蒙古人用武力迫使缅甸称臣纳贡,缅甸成为元朝的藩属国,中缅两国正式确立起宗藩关系。清朝末年,缅甸被英国吞并,沦为英国的殖民
虽然,与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中小企业的贡献相比,发展中经济体的中小企业发展对国家经济的贡献仍然相对较低,但它们的发展仍然是政府政策制定的方面。例如,在加纳,中小企业在加速增长和发展方面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因为它们构成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85%左右,占加纳所有商业就业人数的92%。尽管中小企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该行业仍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财务、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大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本质上就有了领导力。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全面的领导力,它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对大学生群体的领导。大学生一方面接受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又通过自身的领导力去积极地影响他人,从而实现党的领导力的传递和传承。本文研
黄土高原地区史前房址最早发现于距今约8000年左右的老官台文化中,连续发展至公元前1800年前后龙山晚期结束,前后历经了长达四千年之久的发展过程。本文收集已刊布详细图文资料的920座史前房址作为研究对象,以房基结构、墙体材料结构、柱洞分布、空间组合以及平面形状作为分类标准,将其分为竖穴式、横穴式、地面式三大类,每大类下又各分为亚类、小类,从而系统构建出黄土高原史前房址的分类体系。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
信息技术与汉语课程深度融合是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蒙语授课的中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往往存在缺乏努力、疲劳、失态、走过场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冷漠等倦怠行为,学习投入程度有所下降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技术环境下蒙语授课中学生国家通用语课堂学习投入的内部结构、影
从人均国民总收入变化的视角来看,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由上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社会发展阶段,该阶段经济与社会都在发生剧烈转型,与之伴随的是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增多,甚至还出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的公共安全事件。这是一个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时代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进,作为社会治理最重要主体的政府来说,就必须要加强政府社会治理创新,对中国政府社会治理面
农业技术扩散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高度重视,我国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次以三农问题为主题,并对农业技术扩散进行了相关部署。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特征、效应及机制的研究是目前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所关注的重点之一,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台湾农业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超前于祖国大陆,其在育种、栽培、高新技术、产销运管等方面,在国际上
创业作为一个实践和研究领域的演变和成熟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沿着这条道路进化,创业哲学已经从一门艺术转向了创业培训的科学。为此,世界各地的学者、实践者和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教育和培训能为企业家提供必要的商业技能、灵敏的商业计划,并发挥着积极作用。这正是基于人力资本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投资来提高生产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提高了竞争力,使之更具进取心、创新性和灵活性。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