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股份制改革以来,随着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的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业最开始的寡头垄断的格局早已被打破,多元化、智能化的竞争体系逐步形成。除了银行业市场结构改变对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外,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等都使得银行间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央行放开存贷利率后,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经营模式难以继续,商业银行不得不积极创新寻找新的盈利口,比如业务创新、人力资源创新、技术创新和风险控制创新等以提高银行绩效。本文通过讨论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在市场结构对银行绩效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进一步论证了创新业务等对提高绩效的必要性,以期提供商业银行转型的部分建议。本文首先对市场结构对绩效影响、创新能力对绩效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发现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一是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绩效有正向作用;另外一种观点是市场集中度和创新能力对绩效无明显影响。接着对银行市场结构、创新能力和绩效进行了概念界定,并且借鉴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以及金融创新理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本文的四个研究假设。随后说明了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及绩效的现状并作了描述性分析,在对银行创新能力进行现状分析时主要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的第五章是以理论文献和研究假设为基础建立模型然后进行实证分析的过程。本文选取了15家上市银行2009-2017年的相关数据,从业务创新、人力资源创新、技术创新和风险控制创新四个方面来衡量银行的创新能力,并创建包含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人均净利润、自助柜台机数/营业网点数、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这七个变量的二级指标体系,使用SPSS20.0对此进行因子分析法,得出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然后以总资产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和创新能力为解释变量,分别验证市场集中度和市场份额对绩效的作用以及创新能力对绩效的作用,同时使用stata14.0通过中介效应三步检验法和sobel方法验证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越低,市场份额越高的银行绩效就越高,这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符合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相对市场力量假说。近几年我国银行业集中度呈下降趋势,促进了银行绩效的增加。(2)银行的创新能力水平越高,其绩效就越高。银行的业务创新、人力资源创新、技术创新和风险控制创新都有利于经营成本减少和营业收入增加,所以创新能力提高后银行的绩效也随之增加。(3)银行的创新能力在市场结构对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即市场结构通过对创新能力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银行绩效。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建议如下:(1)适当放宽银行准入门槛:适当放宽民营银行等的进出壁垒,让银行业向一个优胜劣汰的自由竞争市场发展,避免具有垄断资源的银行因循守旧,降低资源的利用效率;(2)积极推动银行的创新改革:在开展各种创新型非利息收入业务或者革新技术等方面加大力度,如推动理财产品创新,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等;(3)加强有关金融部门监管力度:金融监管部门应实时对银行的创新业务检查,对资本充足率严格控制,及时解决银行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政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