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环保问题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政府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到环境治理中。2015年的新《环境保护法》在强化公民参与机制的同时,亦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环保NGO的公益诉讼主体资格,与此同时,也意味着环保NGO将在中国环保事业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对于环保NGO来说,要想真正在政府和民众等各层面之间更好地发挥其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宣导、沟通、协调和推进作用,其自身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无疑至关重要,而目前环保NGO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关系管理理论为主,并综合了定位理论和传播效果理论等其它学科理论,通过对中国环保NGO的公关传播现状及其背后的成因进行深入探讨,致力于探索一条有助于其提升公关传播能力从而扩大影响力的可行路径。论文由引言和正文共五个部分构成: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对本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作了必要的说明。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中国环保NGO”、“公关传播”等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价值探讨。“中国环保NGO”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因此在这一部分首先对其概念、作用和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公关传播”是本文的研究维度,有必要对这一概念的具体意涵、独特理念和发展趋势作出界定和探讨。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公关传播对中国环保NGO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专业化、品牌化和平台化三个方面。第二部分通过引入关系管理理论,着重分析关系在影响、反映和评估公关传播状况方面的作用,从而为第三部分透过“中国环保NGO-公众关系”来分析其公关传播现状奠定了基础,并根据关系形成的前因归纳出了可能影响环保NGO公关传播的因素,包括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组织管理、战略意识、传播渠道和沟通策略等六个方面。最后的“关系成功的6C模式”为中国环保NGO应当如何开展公关传播提供了借鉴,同时也是分析其现状的“参照系”。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中国环保NGO的公关传播现状及其成因,主要是透过它与媒体、社区和政府等各类公众的关系,观照其在公关传播方面的状况,包括有益尝试和现存的问题,并分别从影响公关传播的六因素出发剖析了问题的成因。第四部分作为全文的对策部分,尝试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规划中国环保NG0提升公关传播能力的可行路径:首先应当将公关提升到战略层面,基于自身定位规划公关传播的整体基调和风格,进而整合全方位的公关传播渠道以扩大社会影响力,包括积极开展同界与跨界合作、联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并活用多样化的沟通策略赢得公众的好感与认同,最终与各方面公众建立持久友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