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欧洲的成人教育改革。自从Henri Holec在其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1981)中首先将“学习者自主”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并对之作了界定以来,学习者自主性及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已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界的热门话题。随之,国外学者围绕自主学习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从不同视角探讨了自主学习的理论背景以及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有效途径,而自主学习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许多专家学者对此也做了大量相关的调查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当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围绕着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特征以及我国推行自主学习的意义和可行性展开,而对当前大学教育环境下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如何在汉语环境中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较少。鉴于此,笔者尝试对其所在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三个测量指标:问卷调查,访谈和期末测试,来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探讨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进而为今后的公共英语教学提供一点启示。 本论文共有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主要概述此次研究的背景、意义及论文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自主学习的定义,理论基础并对相关研究者及他们所取得的重要成就进行阐述,进而围绕着能够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各种因素展开分析。这些要素包括:学习者对英语自主学习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第三章是论文的实证研究部分,笔者介绍了从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的一项关于调查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问卷。本调查问卷以滨州学院200名2008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受试对象,辅助面对面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数据,借助 SPSS社科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第四章是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帮助本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提高外语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一章指出了本次研究的主要发现,提出了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学习者进行终生学习所必需的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