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学术期刊在知识交流与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学术期刊作为记录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论文的同时,也为建立各类数据库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支持。学术期刊的重要性决定了学术期刊的评价变得越发重要,如何构建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已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梳理已有研究发现,目前,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指标有很多,就研究视角来讲,包括引文数量、施引质量、经典论文等方面,就研究方法来讲,包括单一指标评价、多属性综合评价和组合评价等。在引文质量方面,现有学者大都基于PageRank算法或改进后的Page Rank算法进行期刊评价研究,认为施引文献的影响力越高,期刊的影响力越高,即越被高质量期刊引用的期刊其价值越能得到认可。在引文数量方面,已有研究大都从引文数量的集中性出发,认为平均被引频次越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越高,忽略了期刊被引的其他特征。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期刊被引分布的均衡性特征测度期刊的平均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期刊被引分布的时间特征提出用于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新方法。本文研究内容具体分为五个章节:第1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并分别从被引分布均衡性、被引时间异质性两方面系统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的研究现状,然后简要介绍本研究用到的研究方法与工具,最后给出研究目标和创新点。第2章介绍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研究中具体使用的计算方法(如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第3章提出基于被引均衡性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利用改进后的泰尔指数修正期刊平均被引频次,构建期刊平均影响力指标(Mean Influence,简称MI)。从期刊被引分布的集中性与均衡性两方面评价期刊,并对Web of Science与Scopus两个数据库同时收录的图书情报领域的40种期刊进行实证研究,分析MI指数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第4章是在第3章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期刊论文被引的时间特征,从期刊被引分布均衡性与被引时间异质性两个方面综合评价期刊。首先,利用第3章提到的被引均衡性指标衡量期刊被引分布的均衡性;然后,基于期刊被引时间异质性计算加权篇均被引频次;最后,利用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将被引分布均衡性与被引时间异质性相结合,构建用于评价期刊的综合性指标—关联度指数(Relevance Index,简称RI)。利用与第3章相同的期刊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JIF、h指数,RI指数能具体考虑到每一篇论文的被引频次,在关注期刊被引分布集中性的同时,能够兼顾被引分布的均衡性,识别出平均影响力较高的期刊;能综合考虑不同时间特征对期刊被引的影响,权重分配更合理,时效性更强。第5章主要是对基于被引分布均衡性与被引时间异质性的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的总结,通过比较MI指数、RI指数的评价效果,发现:相比于MI指数,RI指数能够考虑期刊被引时间的异质性,时效性更强,权重分配更合理,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最后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后续研究要改进的方向。理论上讲评价指标并非考虑的因素越多效果越优,而是要逐步深入探究其合理性。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期刊被引分布的均衡性特征评价学术期刊的平均影响力,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期刊被引分布的时间特征进一步分析,得到用于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为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提供一种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