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留学生与近代中国军事的转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n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民国时期的留学生对近代中国军事转型的影响。近代中国军事的转型作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留学生们的才智、辛劳与心血。客观地说,民国时期是中国军事建设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随着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变革迅速发展,战争形态、作战手段和作战样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近代军事变革以及军事转型也不再只是军事技术的变革或武器装备的革命,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武器装备、军事思想、作战理论以及军事制度等一系列重要的因素。军事变革的发展,使知识日益成为战斗力的主导因素,而对知识的需求更突出地表现为对人才的需求。此时,中国的各届政府都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军事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他们军事实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派遣军事留学生则是培养军事人才,提高自己军事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而从陆军、海军,再到空军,许多留学生被派遣到国外,去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他们回国后,在近代中国军队中形成了新的军事人才群体。他们积极学习和模仿世界各发达国家军队建设的经验教训,同时又注重学以致用,大胆实践,充分发挥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特别是联合作战指挥方面的特殊优势,把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到部队建设的实践中来,为近代中国军事的转型以及整个中国军事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湖北存古学堂自1904年开始筹备,历时三年,到1907年才奏准学部,正式开学。继起者为江苏存古学堂,相隔仅大半年。复经掌山西道监察御使李浚上折,请在京师及各省省城一体设立存古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