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下,我国农产品的供需越来越受到交易市场内外多方因素的影响。市场或行业内的生产者、批发商、消费者越来越难以按照以前所谓的“经验”来判断行情,更难以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消费的决策。因此,迫切需要编制可作为反映行业发展情况总体风向标的价格指数。“中国·彭州(雨润)蔬菜指数体系”的编制和发布在我国蔬菜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指数的走势,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蔬菜市场整体供需状况和景气程度,将成为蔬菜市场的“晴雨表”。该指数的编制是政府及管理部门监测、管理蔬菜市场和制定有关行业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有利于提升四川蔬菜行业整体竞争力,促进相关地区经济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提升彭州在国内蔬菜业的价格话语权,进一步扩大彭州蔬菜经济影响力及雨润企业竞争力与辐射力。本文是基于中国·彭州(雨润)蔬菜指数体系编制项目的调查方案及指数编制方案完成的。中国·彭州(雨润)蔬菜指数体系编制项目是在彭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由西南财经大学研究团队负责设计和实施的。指数的编制主要采用了案例研究和统计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期间西南财经大学研究团队首先对位于彭州市的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并得出了可行性的调查方案,调查方案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数编制时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对蔬菜价格的采集根据交易中心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三轮车调查员的方法;对蔬菜交易量的处理则采用前一日的进场量作为当日的交易量等。然后根据调查方案编制了指数体系,指数体系包含了综合指数、类指数和个体指数。其中综合指数采用了双指数,类指数和个体指数中又包含了同比指数和环比指数。另外由于涵盖的蔬菜品种不全,虽提出了类指数的编制方法,但实际运行中并未编制类指数。经过以上实际的工作结果最终设计出了“中国·彭州(雨润)蔬菜指数体系”。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现阶段交易中心采用手工采集价格和交易量的方法,并未实现电子化交易的情况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可行的涵盖指数编制中各个方面的指数编制系统;二,根据批发市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可行性的调查方案,其中的蔬菜价格和交易量数据的采集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创新;三,提出了系统的指数编制体系方案,其中采用了双综合指数的方法。虽然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最终编制出了“中国·彭州(雨润)蔬菜指数体系”,但是本文仍有以下不足:(一)本文蔬菜品种的选择采用的是交易量占市场总交易量70%以上的当季主要蔬菜品种作为样本,这难免会有一些片面,所以电子化交易普及后可将全部交易的蔬菜品种入样。(二)指数编制方法方面,本文的综合指数采用的是国家统计局1957年提出的混合加权平均法,虽然本文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但此方法仍然显得有些陈旧。(三)众所周知,蔬菜的季节性很强,本文针对蔬菜的季节性采用了每季度轮换蔬菜品种的方法来保证指数的准确性,以便能真实反映蔬菜价格的变动情况,但是蔬菜品种轮换会对指数的连续性和平稳性有一定影响,这方面仍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