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高楼层建筑主要依靠二次加压的方式供给自来水,这种供水方式被称为“二次供水”。二次供水由于供水方式局限和管理权属混乱,水质差、乱收费和无人管理等现象频发,引发广泛关注。国家四部委2015年2月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水质安全的通知》,明确指出“将保障二次供水安全提升到改善民生和国家反恐战略的高度”。由于二次供水参与主体复杂多样,政府、企业、媒体、民众等社会公众围绕二次供水问题常常发出不同的声音,公众对二次供水的关注焦点与情感认知及其形成机制并不清晰,导致城市供水安全提升方向摇摆不定。因此,论文以微博数据为基础,开展了以下工作:(1)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探究不同参与主体围绕二次供水问题的互动过程。首先通过开放性编码与主轴编码,识别出问题爆料、知识普及等6个主范畴。其次通过选择性编码,提炼出“二次供水主体互动模式”核心范畴,并建立二次供水主体互动模式的理论模型。最后得出结论:二次供水主体间的信息循环推动作用与相关主体的知识普及、产品推广减少了二次供水问题发生,实现了二次供水主体互动的良性循环。(2)结合大数据研究方法,探究公众对二次供水的关注焦点、焦点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首先根据范畴分类结果,分析公众对二次供水的关注情况,并得出结论:不同参与主体发布的二次供水信息都能引发较高的关注,政府信息中引发关注度最高的为二次供水改造,民众信息中引发关注度最高的为水质和停水问题。其次结合戈夫曼框架理论和Shannon&Weaver的信息传播模式理论,构建公众对二次供水关注的信息传播与作用机理模型,并提出公众对二次供水关注的影响因素假设,运用OLS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接受者地区经济水平、二次供水事件类别、信息发布时间、网络普及率、用户影响力显著影响公众对二次供水的关注度。(3)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公众对二次供水的情感倾向及情感倾向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NLPIR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公众的情感倾向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结论:民众对二次供水的负面情感最多。其次结合以往的文献资料,提出二次供水公众情感倾向的影响因素假设,并运用Order Logit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政府的活跃度和影响力越高,产生正面情感的概率越高;企业所处环境的感知效应越强,其发布负面情感信息谋取利益的概率越高。论文最后提出政策建议:(1)加强二次供水改造的宣传力度和二次供水知识的普及;(2)加大政府微博平台建设力度,提高其影响力和活跃度,充分利用政府微博的影响力引导二次供水舆论方向;(3)通过供水开放日、软文推广等方式正确引导居民对二次供水的情感认知;(4)加强对二次供水设备的质量监督和二次供水水质的监测力度,保障二次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