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街区集中展示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是地方性特征明显的人文景观,备受旅游者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休闲消费和休闲经济在认知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其休闲消费行为也会随之而变。因此,历史文化街区休闲空间的繁荣和壮大也将面临巨大的考验。本文以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选取呼和浩特大召-大盛魁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地,重点探讨政府、企业和游客三个不同主体所承载的不同价值、权利和利益在该休闲空间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第一,通过解读政府出台、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和街区规划分析政府主导下的空间实践,并在数次实地调查和基本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企业的空间实践;第二,以商业休闲业态划分依据为标准解析案例地业态类型和12条最具代表性街区的业态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得出大召-大盛魁片区休闲空间表征;第三,通过Rost CM6软件分析各大主流旅游网站的相关游记和点评共584条,寻找游客对案例地休闲空间生产的感知并同政府和企业的“空间表征”分别比较,发现72.69%的游客对街区持有积极情感,对餐饮类、娱乐业、零售类三个大类业态感知程度最强,但有14.06%的游客对政府和企业的空间表征有不同程度的消极情感,集中表现在对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氛围营造、休闲业态分布、街区主题构造、街区综合管理和街区宣传途几个方面。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为大召-大盛魁历史文化街区的休闲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