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语学习者而言,最感棘手的问题之一莫过于要掌握大量的词汇。一般认为大部分的词汇都是通过非刻意的方式从阅读中附带习得的,然而不同的学习任务对附带词汇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有何影响,仍有待研究证实。为解释不同学习任务对附带词汇习得产生的不同效果,J. Hulstijn和B. Laufer两位学者提出了“投入量假说”(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该假设认为:“任务引发的投入量”越高,该任务对附带词汇习得的效果越好。同时,根据此假说,“完成任务的时间(time-on-task)"是学习任务本身的特质,完成不同的任务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因此在衡量不同任务对词汇习得的成效时,并未考虑“完成任务的时间”这一因素。Hulstijn &Lanfer(2001)的研究发现对附带词汇习得较有效的任务恰恰也是较费时的任务。换言之,在上述的研究中,受试者较佳的词汇学习效果可能是因为完成任务的时间较长,并非任务引发的投入量较高。此外,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涉及学习者水平的较少,而且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控制“完成任务的时间”的情况下,从任务和学习者水平这两个角度对附带词汇习得的效果进行研究。本研究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1.完成任务的时间相同时,投入量较高的任务是否比投入量较低的任务更有利于附带词汇习得?2.完成任务的时间相同时,学习者英语水平是否会对附带词汇习得产生影响?本研究的对象为中南大学某年入学的三个自然班共七十三名新生。入学不久后举行的分级考试结果表明三个班平均成绩没有显著差异。三个班的学生按自然班分成三组,被随机分配一个阅读任务,分别为:阅读+是非题、阅读+句子填空、阅读+造句。三组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相同。本研究包括三次测试:确定目标词的前测,检验附带词汇习得效果的即时测试和延迟测试。实验数据用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当三组学生以同样的时间完成指定的任务时,大体上投入量越高的任务附带词汇习得的效果越好,但是三组的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标准。2.当三组学生以同样的时间完成指定的任务时,对比每组内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的附带词汇习得效果后,我们发现,两次测试中高分组都比低分组习得了更多词汇,但两组间的差异同样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标准。尽管现有文献的发现或完全支持或部分支持投入量假说,但是,本研究结果完全不支持这一假说。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投入量假说还有待修改或完善。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后续研究可增加目标词的接触频次,扩大实验样本,考虑投入量指数相同但投入量要素分布不同的任务,目标词的词性应多样化,学习者的动机和个性也可纳入本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