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草枯(Paraquat,PQ)属剧毒除草剂,口服中毒死亡率极高。虽然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但因PQ中毒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更无特效解毒药,故口服PQ中毒的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肺为PQ的主要靶器官,多数PQ中毒患者最终死于肺损伤引起的呼吸衰竭。目前认为,PQ引起肺损伤主要是因为在Ⅰ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Clara细胞膜上存在能够主动摄取PQ的多胺摄取系统。早期有研究显示氨磷汀(Amifostine,AMF)分子结构与多胺及PQ有一定相似性,可以作为多胺摄取系统的底物,以抑制多胺摄取;另外,AMF活性代谢产物的分子结构中有一游离巯基,理论上它可以清除自由基,从而减轻PQ所致的肺损伤;据研究显示AMF可减轻肿瘤患者体内炎性反应,减少炎性因子产生。但近期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AMF对PQ中毒的效果还存在争议,机制也未阐明。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作者从三方面研究观察AMF对百草枯中毒大鼠的影响。首先我们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发现百草枯剂量为35mg/kg时,中毒大鼠8h和24h血浆百草枯浓度及肺组织百草枯含量均较高且变化显著,结合氧化-抗氧化指标及炎性因子变化均较显著,且无动物死亡,确定此剂量为造模剂量;因实验可操作性及各种指标在染毒8h和24h变化均较显著,且均在可测量范围,故确定采样时间为8h和24h;结合国内外AMF对实验大鼠使用剂量及预实验结果,确定氨磷汀使用剂量分别为30mg/kg(L),60mg/kg(M)及100mg/kg(H);根据AMF在体内分布半衰期(0.88min)及消除半衰期(8.8min)及预实验结果,确定AMF给药间隔分别为45min(1)及1.5h(2)。1、AMF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及肺组织百草枯含量的影响全血离心后取上清;右肺组织称重后加入2倍蒸馏水,匀浆,离心后取上清;血浆及右肺匀浆上清留做PQ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血浆中PQ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及中、高剂量模型组比较,肺组织PQ浓度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3,0.041和0.007)。中、高剂量组之间及与模型组比较,肺组织PQ均无明显差异(P>0.05)。各因素间无交互作用(P>0.05)。2、AMF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SOD及MDA含量的影响SOD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以抑制活性氧介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其含量可反映机体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损伤的能力;MDA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产生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其水平是反应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可靠指标,可间接反应自由基的含量,左肺上叶按照试剂盒步骤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8h和24h模型组肺组织SOD含量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4和0.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6和0.004);与模型组比较,除高剂量组的肺组织SOD含量变化不明显外(P>0.05),低、中剂量药物干预组肺组织SOD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03和0.007),低、中、高剂量药物干预组肺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01、0.003和0.03)。低剂量药物干预组MDA含量明显低于高剂量组(P=0.026),0.75h间隔组SOD含量明显高于1.5h间隔组(P=0.021)。各因素间无交互作用(P>0.05)。3、AMF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TNF-α含量的影响PQ中毒可引起细胞因子发生变化,其中TNF-α是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关系最为密切的炎性因子之一。左肺下叶按照试剂盒步骤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8h和24h模型组TNF-α含量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4和0.009);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药物干预组TNF-α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8和0.001)。给药剂量与间隔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P=0.038),低剂量短间隔药物干预组肺组织中TNF-α含量下降最明显。从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采用AMF对PQ染毒大鼠进行药物干预,低剂量(30mg/kg)的AMF可以显著减少染毒大鼠的肺组织PQ摄取,但对大鼠血浆PQ浓度无显著影响;低、中剂量(30mg/kg、60mg/kg)的AMF可以明显减轻PQ中毒大鼠肺组织的氧化损伤;低、中及高剂量(30mg/kg、60mg/kg和100mg/kg)的AMF均可以显著减轻肺组织炎性损伤,减少炎性因子产生。本研究结果提示,一定剂量的AMF重复给药可以减少PQ的肺组织摄取,减轻PQ中毒所致的肺组织炎性损伤及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