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经验与反思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庆阳作为传统中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文化人文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有“中国农耕之乡”、“中国香包之乡”美誉。此外,庆阳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自觉认识和行动较早,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受制于时代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因素,庆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总结成绩和分析困难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针对容易混淆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了澄清;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通行的做法,并进行了比较。第二部分为庆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立法保护、政府推动、积极申报遗产项目、“公司+农户”文化产业化尝试、灵活的机构设置和高效的工作机制等六条经验。第三部分是对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困难的分析,存在传统流失,后继无人的难题,如“有包无香”——人文底蕴的流失,“有纸无剪”——传统艺人的断层,“有皮无影”——陇剧基础的侵蚀,以及现代化生产工艺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冲击等;存在法制保障缺位,维权困难,如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缺位、人口流动对文化产业品牌的影响、侵权事件频发、维权困难等。第四部分试图解决第三部分的困难,从完善法制保障,产业发展与相关文化、技术研究相互结合联动发展,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结合,“强制传承”——民间艺术进课堂,保护理念转变——从“博物保护”到“整体保护”,加强档案建设等六方面进行阐述。第五部分是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引发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分别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基础(积极保护亦或放任的判断依据),对政府主导的行政保护模式中政府保护动机的质疑,关注本土文化发展转变保护观念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软实力之间的关系等。第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观点,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以人为本,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尤其是要尊重现实。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能力的重要教学阶段,如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分布着跨境民族,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国际社会中的跨境民族问题日益突出。2008年在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之间发生的武装冲突愈演愈烈,其诱因就是处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