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教育通常是反映国民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同时,青少年时期的教育状况对个人终生的教育、创造力、生产率和收入都会产生直接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的教育水平明显提高,随着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全国大部分地区义务教育普及率和接受教育的人口比例大幅提升,但仍有不少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辍学现象。这与农村家庭教育决策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有关:一方面,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的教育负担,经济因素可能已不再是农村子女辍学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中也产生了大量处于学龄阶段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监督可能导致留守子女学习成绩不佳、厌学,甚至对其辍学有潜在影响。理论上讲,对农村留守子女而言,父母外出一方面提高了家庭收入,为子女增加教育投资、购买教育用品等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另一方面却减少了对子女的照料和学习辅导时间。此外,子女对父母的需求依赖程度不同,男性与女性外出务工获得的收入也有差异。因此,研究父母外出对中国农村留守子女辍学的影响及其影响差异,既有理论依据,也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分析父母外出和免费义务教育对农村留守子女辍学状况的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分年龄组讨论父母外出对留守子女辍学的影响;(2)比较父母外出对留守子女辍学的影响差异;(3)分析和比较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实施前后留守儿童辍学情况,考察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对留守儿童辍学的影响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1)对于小学阶段(7-12岁)子女,与父母均在家相比较,仅母亲外出和父母同时外出均会显著增加农村留守子女的辍学概率,仅父亲外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女辍学产生正向影响,但是并不显著。(2)对于初中阶段(13-15岁)子女,与父母均在家相比较,仅父亲外出会显著降低农村留守子女的辍学概率,仅母亲外出会显著增加子女的辍学概率,父母同时外出对留守子女辍学的影响不显著。(3)对于高中阶段(16-18岁)子女,与父母均在家相比较,仅父亲外出外出会显著降低农村留守子女的辍学概率,仅母亲外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子女的辍学概率,父母同时外出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子女的辍学概率。(4)总体上,父亲外出有着降低留守子女辍学概率的作用,特别是对16-18岁的高中阶段子女的影响更显著;母亲外出有着增加留守子女辍学概率的作用,特别是对7-12岁小学阶段子女的影响更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子女学龄段的改变往往伴随着对父母依赖程度的降低,以及自理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增强,父母外出对其教育获得消极影响的一面逐渐弱化。(5)与未享受或未曾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子女相比,享受或曾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农村子女辍学概率降低,其中,对13-18岁的初高中阶段子女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此,论文得出的结论是:母亲外出会增加留守子女的辍学概率,其中,对小学阶段子女的影响最为显著;父亲外出会降低留守子女的辍学概率,其中,对高中阶段子女的影响最为显著;母亲外出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父母外出的影响程度;免费义务教育能显著降低初高中阶段子女的辍学概率。最后,论文建议,为减少农村留守子女辍学情况,要发展地方产业,提高农村妇女在当地就业的机会;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随迁子女能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继续加大农村公共教育投入,对高中阶段和多子女家庭提供教育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