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经论的《荀子》渊源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u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洵作为苏氏蜀学的开创者,其以“权变”解经的思想与《荀予》具有明显的渊源,并且他提出的“六经”皆是圣人使权用谋以达到天下治的观点,在封建社会也可谓独树一帜,别具特色。而他的散文纵横驰骤,气势磅礴,善用比喻、对比等手法,与《荀子》也不无联系,正因为如此,欧阳修才会说苏洵的《六经论》是“荀卿子之文”。鉴于此,本文拟在熟读文本、充分占有各种材料并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归纳、分析、比较等方法对苏洵的经学思想及其散文艺术与《荀子》的渊源进行综合的、较为全面的研究。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章论述苏洵经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经论的特色,文章认为苏洵的经论具有以“权变”解经;经史相资;洋溢着纵横之学的三大特色,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色,与苏洵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深受巴蜀文化传统熏陶以及其家世的影响有关。 第二章从经学思想和行文艺术两个方面论述苏洵对《荀子》的继承,文章首先从礼乐思想的一致性;“荀子性恶之遗”;义利观三个方面论述苏洵经学思想对《荀子》的继承,然后从为文尚用的写作目的;精于布局、逻辑谨严的文章结构;设喻明理、对比言事的写作手法;用词精当、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四个方面论述苏洵行文艺术对《荀子》的继承,以此找出二人在思想和行文艺术上的相同点。 第三章论述苏洵的经学思想和行文艺术对《荀子>的发展。重点探讨苏洵的写作手法与《荀子》相比,究竟有哪些进步。文章首先论述苏洵经学思想对《荀子》的发展。分别从由隆礼法到重势;由重“术”,反对“权谋”到将“术”转化为“权变”;由君子小人有别到无别三个方面加以论述。接着从由文以明道到文几乎道的创作目的;驳论、设问论证的论证手法;雄辩的风格三个方面论述苏洵行文对《荀子》的发展。
其他文献
介词框架是汉语句法中一种常见现象,现代汉语中大量使用。它们表现复杂、形式多样、意义灵活,汉语语法学界过去未进行过系统研究。对介词框架做进一步探讨,有利于汉语本体研究、
新时期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是建国以来政府第一次主办的全国性文学评奖,也是新时期诸多文学奖项的肇端。本文以整个新时期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史
经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于2001年以川文明办(2001)8号文命名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为“四川省1999~2000年度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二滩水电站拱坝标 (Ⅰ标 )合同内的金属结构安装工程量大 ,安装工期集中。为保证工程质量 ,监理工程师采取了有效的监理措施 ,协调好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 ,从而确保了整个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1920年代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辉煌的年代,在这个时期,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现象是“性”成为了文坛的一个中心话语。原本在数千年传统文化中一直被压抑和扭曲的“性”,一直被排
在佛教从由西域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胡、梵经本亦随异国僧人经大月氏、康居、安息诸国并同到达中土。自3世纪直至9世纪,通过外国僧人赍入或中土僧人西行求法得来之经本,是汉译佛经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