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对急性腹膜炎大鼠干预作用的机理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19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制剂提取物对急性腹膜炎大鼠血浆NO、ET,血清TNF-α、IL-10水平,肝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以及小肠黏膜上皮细胞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阐释中医活血化瘀法之内涵。 方法: SD大鼠50只,以腹腔注射大肠杆菌法制备急性细菌性腹膜炎模型,同时血府逐瘀制剂提取物以高(H)、中(M)、低(L)三种浓度予用药组大鼠灌胃,66h后,经内眦静脉丛无菌收集血液分离血浆,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NO水平,以LAL法测定血浆ET水平;72h后处死所有动物留取血液及组织标本,以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10水平;以细菌培养法检测肝脏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情况;以免疫组化法测定小肠黏膜上皮细胞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各用药组血浆ET、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核NF-κB表达与C组相比下降(P<0.05);L组血清TNF-α水平、L、M组肝脏细菌移位率较C组降低(P<0.05);各用药组血清IL-10水平、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与C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M、H组NO水平较N组显著升高。 结论:血府逐瘀制剂提取物在大鼠急性腹膜炎过程中在降低血浆内毒素和血清TNF-α水平、减少细菌移位的发生、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NF-κB的过度活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不同穴位电针对分娩大鼠中枢相关神经递质及受体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分娩镇痛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为针刺镇痛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依据。  方法:将未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作(CAD)、增量制作技术(RP)逆向工程(RE)等数字化技术,研究计算机辅助原发性骨肿瘤精确切除、大段骨缺损修复、肢体功能重建的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