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党的反腐倡廉影响及对策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198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的潮流总是催生新事物的产生,推动新生事物的发展。无论你是主动迎接还是被动接受,它的步伐从未有过片刻的停留。信息化就是这样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不仅衍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变革了社会结构,同时也影响了现代政治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条件下,我们的世情、社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巨变,它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技术手段,同时也对推动我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特别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既善于运用“三会一课”等传统教育手段,又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会,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   通过分析信息化对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带来的机遇,对反腐倡廉建设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信息化条件下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   具体来讲,第一章主要分析了信息化对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带来的机遇。信息化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带来了一个新途径;信息化让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更加快捷;信息化进一步加大了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监督等机遇。   第二章从挑战入手,陈述了对虚拟世界的千变万化信息缺乏主导权,对资源缺乏领导权;对网络风险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缺乏有效措施;网络公开性和透明性的增强;新的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对信息技术人员新的腐败现象的发生缺乏有效认识和监管等等。   第三章针对信息化的基础作用、先导作用、支柱作用和核心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宣传为势、教育为先,发挥信息化的基础作用;制度为要,遵循信息化的先导作用;依法为治,德治相佐,优化信息化的支柱作用;监督为重,依托信息化的核心作用实现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总之,在信息化条件下,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如“惊弓之鸟”,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自身反腐倡廉能力,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完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外转移,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出现。虽然这两类儿童的父母都是农民工,但他们所处的环境截然不同。不同的环
生活中广泛分布着中立帮助行为,中立帮助行为表面上无害,实质上对犯罪结果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但其具备日常性、帮助性、中立性的特点,若对其按照传统帮助犯的理论对其全部进行处罚,势必会造成打击面过广,限制公民的自由交往,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立帮助行为的讨论在德日已经争论许久,而在我国理论界也只是最近几年才有少数的学者才对其进行研究。不论是德日理论还是我国理论界现阶段的态度都是: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范围
学位
证券仲裁制度滥觞于美国,是美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现已成为美国与民事诉讼平行的证券争议解决方式。在近200年的证券争议仲裁的实践活动,美国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也
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其目的是摒弃牺牲环境和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最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