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干预劳动关系的必要手段,对于保障低技能劳动者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具有重要的作用。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伊始,就引起了理论界对其存在必要性的讨论。我国从1993年起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开始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但其实施效果却为人所诟病,而经济转型期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又为最低工资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明晰最低工资制度存在的必要性,构建合理的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模式,制定科学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是完善我国现阶段最低工资制度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最低工资制度在我国的历史不长,国外对最低工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低工资的调整制定及其经济效应的研究上,而国内理论界对最低工资理论的研究也十分薄弱。本文比较与分析了中外最低工资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探索最低工资制度在中国存在的意义及价值,并立足实际调查研究,以泉州市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现状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调查收集了泉州市部分县区最低工资实施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原始资料,并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了汇总、统计和分析,试图了解和剖析影响泉州市最低工资制度正常实施的因素,论证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及调整的合理性,论述最低工资标准未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宏观调控作用的原因。本文还针对最低工资制度中存在的标准过低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况,具体提出了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