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监管的有效性、针对性,证监会自2015年起开始逐步推进上市公司分行业监管。实行分行业监管已有数年,其监管成效如何,监管模式的变革又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甚至经营决策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尚无学者探讨研究。为适应监管模式的变革,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了系统性地调整,一方面分四批针对共27个行业制定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对不同行业的行业信息披露进行了差异化要求,另一方面根据行业部署一线监管人员并开展行业知识培训,因而是研究分行业监管非常理想的样本。本文以上交所及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盈余管理作为研究角度,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尝试分析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上交所分行业监管政策的实行将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升与交易所监管力度加强两个角度抑制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一判断。在此基础上,本文发现审计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业绩预告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分行业监管政策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分析师关注会增强分行业监管的抑制作用。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详细信息披露指引的出台会促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降低。此外本文还认为上交所实行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后,由于监管环境趋严,基于成本收益的权衡,上市公司会倾向采用更隐蔽更难以被发现的真实盈余管理,具体表现为应计盈余管理减少,真实盈余管理增加,两种盈余管理方式表现为替代关系。现有关于证券监管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证监会等行政监管主体展开,对交易所监管的研究较少,而交易所作为自律监管主体,是证券监管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拥有一线监管的特殊地位。本文的创新之处与意义在于以上交所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新政为背景,检验交易所监管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效果,探究交易所监管政策的变动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证券监管研究进行了补充完善,同时也为后续交易所监管的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其他文献
科学中某些概念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们反复出现在许多描述中,而且往往波及离最初表述很远的领域内,熵就是一个这样的概念。自从1865年克劳修斯在热力学中引入熵概念以来,熵概
语文作为职校各类专业的必修基础学科,笔者以如何让职校语文教学走出困境为例,交流探讨职教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旨在为职校其他基础学科的有效开展抛砖引玉。
4月17日下午,2014中国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投资说明会暨签约仪式在安徽淮北口子国际大酒店举行。经过会前积极推介洽谈,46个招商引资项目在会上集中签约,总投资额112.34亿元。
中国知识产权的立法已经基本完备。与尚未在理论上讨论清楚、又未产生基本部门法的那些国内法领域相比,知识产权领域更先进一些。与国际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它也更先进一些
自顺治十二年开始,至宣统三年清帝逊位,清代常平仓共计存续了二百五十六年。无论常平仓制度在创建初期是否发挥过相应的功效,至十八世纪后期,常平仓衰败的趋势却是日益地凸显
<正> 一般说来,黑洞是一个贪吃的家伙,无止境地吸进物质。但使人们惊奇的是物质要想进入黑洞却是异常的艰难,这是因为在气体越过黑洞的“视界”进入黑洞以前,它必须丢弃掉大
1991年夏季的江淮大涝,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大灾过后,痛定思痛,吸取教训,很有必要。“天有不测风云”,可见长期天气预报之困难。“分析大涝成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