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本补充、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oxia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创新越来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创新这一过程既包含前端的投入,又包含后端的产出,且投入端是产出端的物质基础,扩大研发投入规模已成为实践中推动创新的普遍共识。尽管近年来我国R&D经费投入始终保持快速增长,但相较于我国巨大的经济体量,我国研发投入规模仍显不足,创新能力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企业是我国的创新主体和研发投入主体,对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内部融资不足的情况下,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外源融资成为企业研发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企业研发贷款属于高风险-高收益贷款,受制于资本监管要求,银行风险资产的扩张需要资本补充加以支撑。银行资本补充可以通过改变银行的信贷行为影响企业的研发投资。一方面,银行资本补充使得银行的可贷资金规模增加,出于盈利的需要银行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另一方面,银行资本补充可以增强银行抵御风险和损失吸收的能力,促进银行投放高风险研发贷款。近年来国家积极出台各项政策,大力支持商业银行创新资本补充工具,拓宽资本补充渠道,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和支持力度。银行资本补充能否对企业研发投资提供有力的支撑,是亟待厘清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关银行资本补充的文献主要探讨的是影响银行资本补充的因素和银行资本补充的内部效应,而关于企业研发投资,许多学者从企业特征、政策支持、宏观环境等多个层面探讨了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各种因素,并发现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抑制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文献考察银行资本补充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在宏观银行业发展与微观企业创新之间建立联系,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国内外有关银行资本补充外部经济效应、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相关主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以2014-2020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银行资本补充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运用ordered logit回归法对KZ指数方程回归产生新的系数,据此构造KZ指数来衡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并运用中介效应法检验银行资本补充通过融资约束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作用机制,最后对不同企业类型和资本补充工具种类对上述问题的异质性影响进行拓展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银行资本补充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是银行资本补充促进企业研发投资的中介机制。银行资本补充不仅可以通过数量效应——可贷资金规模增加、加大信贷供给,还能通过风险效应——银行风险偏好上升、加大对高风险信贷的投放力度,提升企业的信贷可得性,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研发投资。除此之外,本文还发现银行资本补充对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银行贷款依赖度高的企业的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强,从而对其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相较于银行二级资本补充工具,银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研发投资的作用更强。本文运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检验,检验结果证明了上述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最后分别从监管层面和银行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支持银行资本补充、增强银行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企业创新、推动国家创新水平提升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政策启示。
其他文献
股东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但在两权分离的背景下,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得这一目标的达成具有一定障碍。业绩考核在企业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股东对管理者的约束力,便于股东获取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信息,但是传统的业绩指标缺乏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关注,有较大的局限性。上世纪80年代,思腾斯特公司提出经济增加值即EVA的概念,这一指标具有一定的理论优越性。伴随着我国中央企业的改革转型,以经济增加值为
学位
《左传》在史学、文学以及其他多个领域都影响深远,很早便受到学者的关注与探讨,进而逐渐形成了一门《左传》学。东汉是《左传》学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上承西汉,下开魏晋,是《左传》学由形成走向鼎盛的过渡时期。《左传》学家与著作的大量出现,是《左传》学兴盛于东汉的显明标志。在著作与言论中对《左传》的引用,也是东汉《左传》学兴盛的重要表现。本文旨在通过对各种文献的搜集阅读,考察东汉《左传》学的具体情况,以期深
学位
员工创造力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探究影响员工创造力产生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十分必要。矛盾认同是与组织认同经验上相关但是相互独立的认同形式,在组织情境中普遍存在(Glen&Ashforth,2004),但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研究存在空白。二者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激发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矛盾认同员工的创造力。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探究矛盾认同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关系及影响机制。本研究以认知失调理论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国内外
学位
在日益剧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中国如果不进一步深化改革,那么很可能就会错失发展良机。在此背景下,以开放倒逼改革、形成对接国际市场的实验窗口——自由贸易试验区由此推出。自由贸易实验区的设立,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它已经成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在贸易、投资、税收、金融等方面都有着特色政策。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研发创新的主体,企业需要资金、人才以及包容的环境、开放的平台等要素。自贸区的建设可
学位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凭借其产权的特殊性容易造成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所需承担的风险关系出现错位问题,进而导致市场中债券投资者的风险预期偏好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之间出现偏差,使得企业实际融资需求和资本要素资源供给出现偏差。更为重要的在于,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出现问题导致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并且债务结构的扭曲极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产权的调整进一步明晰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市场化
学位
改革开放后,中国凭借丰富的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贸易,依靠人口红利和低成本优势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自2001年加入WTO后至2020年,中国出口总额从2,492亿美元上升到25,906亿美元,上涨了873.56%。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内工资水平不断上升,人口红利释放,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不断被削弱,中国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趋于稳定甚至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其他新兴国家利用相对更有利的
学位
当今时代,金融科技蓬勃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各种新生金融事物重新塑造着银行业。在金融脱媒加速进行、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盈利模式难以为继,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能,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应用金融科技、发展中间业务以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是业界共识。因此,现阶段金融科技应用是否可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中间业务是否作为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中介
学位
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推动着商业环境逐步演化为依托数字化交互平台为核心的数字生态系统。探究数字化交互平台企业与参与者之间进行互动价值创造的关键要素,能够有效拓展平台企业的资源应用边界,也是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话题。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共访谈了5位平台工作从业者以及28位平台消费者,将数字化交互平台的融入参与者(消费者及其社交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身份交互、演化及其
学位
为了整治环境污染乱象、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2016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大量政策支持绿色债券的发展,对于绿色债券的支持项目、发行规范等要素做出了详细界定,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也从2016年开始实现了快速增长,2021年全年绿色债券发行量超6000亿元人民币。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倾向得分匹配(PSM)等方法着重研究了绿色债券的发行定价问题:首先,本文证明了相对于非绿色债券而言,绿色债券在发行利
学位
品牌拟人化已成为企业传递品牌价值、塑造品牌形象、制定品牌战略的重要营销传播策略。然而,品牌拟人化不总是促进积极的营销效果,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导致负面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反应。针对品牌拟人化的双刃剑效应,营销学者探究了诸多促使品牌拟人化发挥积极效应的心理决定因素,其中情境诱导的社会动机成为理解消费者复杂反应的重要方向,但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基于日常生活现象与营销实践案例,本文洞察到由外部情境线索
学位